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正文 发布时间:2010-04-14

 
为抗旱保苗促增收建言献策

黔南自治州政协视察惠水县“185”工程

  本报讯记者 韦毓璋)黔南自治州政协委员视察组,于3月23至24日对惠水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85”工程实施进行专题视察,为抗旱保苗促增收建言献策。
  视察组在有名“惠水养省城”的7万亩涟江大坝视察了高镇首创村蔬菜喷灌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和平镇土耳其华商会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和平镇惠明村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和平镇杨番村种草养鹅示范基地、大龙乡优质生姜示范基地;走访了示范基地项目区的受益村组与农户;召开了视察座谈会,与县政府及部门互相交换了意见。
  自去年以来,惠水县把“185” 工程建设( 即:每亩田地在一个生产年度内生产的农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万元、8000元或5000元以上)作为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规划在涟江坝区的高镇、和平、三都、好花红、大龙、长田等乡(镇)建设“185”工程13.7万亩,其中2009年已建成3.7万亩,取得了土地产出率明显增长,土地流转取得新突破的成效,但也遇到了土地流转跟不上;技术指导跟不上;企业带动跟不上;示范规模跟不上等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去年秋季以来的连续旱灾,对实施“185”工程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全县所有山塘及5座水库干涸;农作物受灾面积38.1万亩,成灾面积29.7万亩,绝收面积14.9万亩,经济损失达7500多万元;因旱造成127个村966个村民组28.8万人、13.8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视察组认为,实施“185”工程是推动农业发展创新的抓手,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响应和农业部、省、州委的肯定。针对实施“185”工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视察组建议,在实施工作上,有四个方面的工作要加强。一要实施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导农民利用土地入股的形式来参加“185”工程的建设;二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做好科技种田;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市场促销;四要既要抓好坝区的示范和推广,也要重视山区发展。在实施效益上,要有“三个品”和“五个一”。就是品种要优良,品质要提高,品牌要拿到手。要有一个较为牢固的水利设施体系;要有一支带领农民提高技术水平的农技人员队伍;要有一整套的配套政策和落实措施;要有一个能统筹各方,引领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班子;要有一支既懂政策又懂市场,既能抓田间生产,又会抓市场对接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