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正文 发布时间:2010-03-19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开拓创新

——省政协铜仁地工委2009年工作亮点扫描

□杨云超

  2009年,省政协铜仁地工委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强大动力,从理论学习、视察调研、关注民生、大型活动、制度建设、委员培训等六项工作入手,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使各项工作呈现可喜变化,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政协工作。

  ■专题研讨增强理论学习实效
  省政协铜仁地工委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坚持把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创新学习形式,增强学习实效。在年初工作要点中,地工委明确提出,要在全区政协系统深入开展“关于科学发展观与人民政协的若干思考”、“关于坚持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若干思考”、“关于人民政协性质、地位、根本任务、主要职能、组织原则和工作原则的思考”等三个理论专题研讨。一年来,全区各级政协采取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会议、常委会议等形式开展专题研讨44次,不仅全面完成规定的三个理论专题研讨任务,还结合实际新增了“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政协工作”等专题研讨。每次理论专题讨论,均由一名政协领导作中心发言、相关委室负责人作次中心发言、其他同志作补充发言,并要求写出书面发言材料或发言提纲,促使与会人员围绕研讨专题深入钻研和思考,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有效提高了研讨水平。8月下旬,地工委利用承办全省九市州地政协工作联系会第18次会议机会,组织与会各方围绕“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政协工作”这一主题,深入交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地方政协工作与促进科学发展的经验,探索了地方政协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其研讨成果得到与会指导的省政协副主席武鸿麟的高度评价。

  ■跟踪问效促进视察调研成果转化
  开展跟踪问效,既是促进视察调研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又体现了对参与调研视察人员的高度负责。2009年,省政协铜仁地工委围绕地委、行署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项视察4次,开展专题调研9个。其中,关于“金融危机对我区冶金行业的影响及对策”、“我区农村公益事业占地遗留问题”、“全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保障”、“全区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情况”等重点调研报告和关于“对江口思南德江沿河四县新农村建设水利扶贫试点工作”的视察报告均引起地委、行署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批示分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逐一对照抓落实。为确保这些批示真正落到实处,使视察调研成果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地工委采取与地委办、行署办、督查室保持经常性沟通,不定期过问相关批示落实进度,参与相关部门制定落实措施等方式,积极开展跟踪问效,使一些视察调研成果逐步得以转化。人口资源环境委负责人参加行署落实地委主要领导在《关于我区农村公益事业占地遗留问题的调研报告》上批示的座谈会,促进行署采取了针对失地地农民生产生活保障问题作进一步调查核实、开展补偿工作试点的新举措。教科文卫体委对《全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相关建议落实情况开展跟踪问效,促进行署下发了《关于调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就扩大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调整基金的筹集和缴费标准、取消参保剩余月份计费方法等作出一系列新规定,使更多群众得到实惠。

  ■“三深三真”活动让基层困难群众感受组织关怀
  为进一步改进作风,体察民情,省政协铜仁地工委结合学习实践活动中征求到的相关建议,在8月份集中开展了以“深入最困难企业、深入最困难乡村、深入最困难的农户和居民家中,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为主要内容的“三深三真”活动。活动中,地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先后深入到446户特困户家中,与他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并为他们送上少则两三百、多则四五百的慰问金,累计发放慰问金达22.9万元,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过活动,既为最困难群众送上组织的深切关怀,树立了政协形象,又使政协同志受到一次深刻的区情县情教育,从而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大型活动扩大政协社会影响
  2009年是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喜之年。省政协铜仁地工委以隆重举办一系列庆祝纪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有效的扩大政协社会影响力。9月21日,地工委先后与地委统战部联合召开了纪念人民政协成立和多党合作制度确立60周年大会暨全区政协系统文艺汇演。会上,地委书记廖国勋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人民政协历史地位和现实重要作用,明确了全区统一战线和政协工作新的任务,使大家倍受鼓舞;地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与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共170多人欢聚一堂,共同回顾人民政协光荣历史、重要贡献和辉煌成就,有效扩大了政协社会影响。同时,地工委还组织全区政协力量,精心编辑出版了《我与人民政协》一书。该书由地委书记廖国勋亲自作序,收录了110篇文章38万多字,包括60多位地厅、县处级干部在内的政协领导、政协委员、政协机关工作者,以“亲历、亲见、亲闻”的史实回忆,记录、讴歌了铜仁地区各级政协60年来的辉煌历程,成为全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度创新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
  省政协铜仁地工委坚持以制度创新推动工作创新,着力提高履行政协职能和机关工作规范化水平。一年来,地工委先后新建和修订20项制度,迈出了制度化建设的重大步伐。这些制度,既包括《党组会议制度》、《委员会议制度》、《主任会议制度》等会议制度,又包括《党组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委员学习培训制度》等学习制度,也有《调研工作制度》、《视察工作制度》、《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制度》等履职制度,还有《加强机关干部管理有关工作的意见》、《委员管理办法》、《委员活动日》等管理和活动制度,使各项工作逐渐步入了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在此带动下,各县、市、特区新修订和完善制度46项,其中,万山特区、玉屏县政协协助党委出台的《政协玉屏侗族自治县委员会政治协商实施细则(试行)》和《关于万山特区政协履行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实施办法》,必将对推动履行职能制度建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产生重要作用。

  ■规模培训带来队伍建设新变化
  为进一步增强委员综合素质,提高委员履职能力,省政协铜仁地工委在规模培训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11月上旬,地工委首次在中央统战部苏州培训中心举办铜仁地区政协委员培训班,51名地县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参加学习培训和参观考察。在为期8天的培训考察中,先后听取了苏州市有关专家教授所作的关于“深刻领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基层民主和政治建设”、“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意见》”、“苏州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城乡一体化与小城镇建设”等5场专题讲座,并结合授课内容深入我国和新加坡合建的苏州工业园区等地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通过培训,学员们普遍认为感触很深,收获很大。12月下旬,在地工委2009年第四次会议上,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邀请铜仁职院院长、教授侯长林作了“桃花源原型新说”为主题的文化专题讲座,政协地工委委员、各县市特区政协主席和秘书长、地工委机关其他县处级干部共90余人通过聆听讲座,对地委、行署提出的“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旅游文化品牌有了更深入理解和认同,进一步增强了履行职能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