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委书记高度重视政协社情民意
毕节一批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
本报讯 (傅立勇) 最近,毕节市民们欣喜地发现: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街上列队巡逻的警察多了,有关拦路抢夺、入室盗窃的传闻少了;《毕节日报》醒目位置增添了“一周警情”专栏,向市民通报每周社会治安情况,提醒市民出行应注意事项……这是毕节地委书记秦如培高度重视省政协毕节地区工委反映的社情民意《毕节城区社会治安问题亟待解决》,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办理落实的结果。
今年以来,省政协毕节地区工委把反映社情民意作为加强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工作的“重头戏”之一,建立完善《毕节地区政协工委关于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若干规定》,将其作为考核各专委会和政协委员履职情况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已搜集整理社情民意30余条,陆续向地委、行署及有关部门报送。这些社情民意多从关系民生的“小事”入手,反映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新希望、新要求。
秦如培对工委报送的每期《社情民意》都亲自过目,并重点对一些“急”、“难”、“老”问题进行批示。近期,先后对《毕节城区社会治安问题亟待解决》、《毕节城区南门口急需修建人行天桥缓解交通》、《拥军路与洪山路交叉路口红绿灯设置不科学》、《桂花市场消防安全隐患严重》、《打开人民公园后门方便群众出行》、《建议修建响水滩公园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等6条社情民意作了批示,责成有关部门牵头调查解决。《社情民意》批转后,有关部门立即组织调查,认真分析研究,对有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采取措施组织实施。如:在毕节老城区车水马龙的南门口,一座方便市民过街、缓解交通压力的人行天桥正在紧张施工,预计5月底即可竣工,成为毕节城市街道上空的第一道“彩虹”。
据了解,省政协毕节地区工委办公室还与地委督查室建立联动督办机制,对社情民意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目前已有4家牵头部门分别将调查处理结果报地委、行署及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