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委和政府分忧解难 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白云区政协关注民生办实事工作纪实
□徐 波
近年来,白云区政协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为民履职,履职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为白云区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发展作出了贡献。
情系民生 建言出力
在2008年初召开的区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抓重建、保民生、促发展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委员们结合白云实际,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畜饮水、医疗卫生、危房改造及灾后恢复工农业生产等民生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会议期间收到的143件提案中,有《保护青山绿水,严禁毁林开荒》等103件提案涉及民生问题,占提案总数的72%,列入重点提案,并由主席领衔督办或由主席会议督办的5件提案,全部涉及民生问题;经梳理归纳出的58条意见建议中,有《加大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技能培训力度》等32条意见建议涉及民生问题,占意见建议总数的55.1%。全年共开展“白云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情况”、“白云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等20项视察调研活动,有11项视察调研近60条意见建议涉及民生问题,其中整脏治乱和城镇居民医保两份视察报告区长黄昌祥作了专门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办理。一些现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下,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为发动广大政协委员为灾后重建出力,区政协先后两次向全区政协委员发出倡议,号召大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各自联系的界别和身边群众,为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作贡献。倡议得到委员的积极响应,黔灵山水房开公司、众诚商品混凝土公司等20家委员所在非公企业及人士、全区政协委员和区政协机关干部职工共捐款47.678万元。贵州航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颜永益出资5万余元,为白云区农产品销售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华阳房地产公司尽管因凝冻遭受了50余万元的损失,但作为区政协委员,该公司董事长的罗忠平却是第一个跑到区委、区政府要求捐款的,并当场捐款3万元。他说,企业就应当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用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全会期间,委员们还前往白云区海拔最高、受灾最严重的沙文镇靛山村开展灾后重建义务植树活动,栽种补种杉树4000余株。
去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0级大地震后,区政协立即作出反映,召开专门会议传达中央、省、市、区委关于抗震救灾的指示精神并部署救灾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联系面广的优势,鼓励和动员广大政协委员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5月14日,白云区委、区政府举行向四川汶川地区受灾群众捐款仪式,161名区政协委员和委员所在企业慷慨解囊,共捐款74.58万元。他们的这些义举,集中体现了广大政协委员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民族精神。
委员提案 重在落实
一直以来,区政府办都是提案大户,在区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委员提交的143件提案中就有135件涉及区政府各部门。区政府对委员提案给予了高度重视,为提高办案质量、创新办案方式,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了调研督办、现场办案、跟踪回访、与提案人面对面交流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办案中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坚持办前走访委员征求办案意见、办中邀请委员现场办案、办后回访委员通报结果征求意见。区政府办通过电话督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全程跟踪督办,各承办单位内部也健全了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基本形成了区政府督查各承办单位、各承办单位督促检查相关股室的督办网络。
同时,区政府还建立了由法制办把关分类、办公室分管主任审阅、区长和分管区长对提案逐一签批办理意见的制度,要求各承办单位在消化、采纳和落实上下功夫。各承办单位在办案中做到了坚持领导亲自抓办理的各个环节;坚持重要提案集体研究办理;坚持采取座谈、调研、实地考察、现场办理等多种办案方式;坚持认真解决问题、讲求实效;坚持真实、具体、详尽地向委员作出答复。办案过程中,区政协积极支持配合,采取主席会议督办、分管主席牵头督办、座谈办案、约谈办案、提案委专门督办等方式,加大对提案的办理力度,促进提案成果的转化。
在区政府、各承办单位和提案人的共同努力下,135件委员提案于去年10月全部办结。所提问题已解决的52件,正在解决或逐步解决的60件,因受客观条件和财力等原因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23件。从意见反馈情况看,满意111件、基本满意24件。
如李杰等委员提出的《设立专门吸纳社会各界捐赠机构,接收、管理和分流捐赠资金和物资》提案,引起区政府重视,按照《捐赠法》规定,在区民政局、团区委和区红十字会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接收分流管理捐赠物资,工作中做到了专帐管理、款物相符。对接收的款项出具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收据给捐赠的单位和个人,做到日清月结,并按规定及时上缴市慈善总会。班正权等委员提出的《建设绿色白云示范区,应将垃圾无害化处理延伸到村组》被列为政协主席督办提案,由区城管局承办。对此,区政协主席卢瑞礼率班子成员和部份委员到罗家寨等村组就垃圾处置问题进行了视察。区政府将垃圾无害化处理列为2008年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在都拉、牛场、沙文各修建了一座垃圾转运站,统一回收垃圾;与各乡镇签订了“整脏治乱”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了乡镇环境清扫保洁管理制度;创建办加强对各乡镇环境卫生督查力度,“三管齐下”,使乡镇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陆振岗、彭健超等委员提出的《关于解决艳山红农贸市场和尖山路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提案,是政协主席督办的重点提案。区政协副主席张汝昌率提案人和部份委员在区城管局、交通、公安和街道负责人的积极配合下,通过视察、协商,现场办理委员提案。有关部门在尖山路口设置了禁止左转弯和顺向停放、违停拖走的标志牌,划定停车位46个,拆除占道经营设施入雨棚20余处,将艳山路菜市场和水果摊位迁至艳山红农贸市场,区政府投入8.5万元将艳山红菜市场的百余米狭口路段改为油路,很好地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问题,确保了市民的出行安全。
关注弱势 助残扶困
去年12月1日,白云区政协举行2008年度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区供电局等18个单位和陈忠明等14名同志分别受到表彰。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农村贫困残疾人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年初的特大凝冻灾害使农村贫困残疾人本就透风漏水的房子雪上加霜。经排查,全区有68户农村贫困残疾户的危房急需改造,区政协主动承担了牛场布依族乡和沙文镇24户农村贫困残疾户的“危改”任务,占全区贫困残疾户“危改”总数的35.3%。
在“危改”工作中,区政协班子成员与区残联、涉农部门和部分委员组成调查组,在牛场乡、沙文镇的积极配合下,深入“危改”对象家中,逐户走访调查,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多方筹措“危改”资金。在驻区垂直部门、委员所在企业及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政协先后协调“危改”资金23万余元和水泥等一批材料,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勤俭节约、分类指导、公开透明”的原则及贫困残疾农户危房改造面积的大小、房屋结构和残疾农户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8000元至1万元以上不等的危房改造补贴。期间,区政协班子成员和委员代表定期到“危改”户建房现场查看进度,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在建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施工人员保证建房质量。目前“危改”任务全部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徐桥路等24户农村贫困残疾户喜迁新居。
2008年以来,区政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自身优势和政协委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为政府分忧解难。在百家亲结对帮扶活动中,深入社区村寨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走访看望慰问自己联系的困难群众、计生户和贫困老党员,先后发送慰问金6000余元和一批粮油化肥,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家中。为了进一步推进沙文镇苏庄村的新农村建设,区政协在2007年帮助该村改造30户农房基础上,2008年又通过委员及委员所在企业捐资,区政协同有关部门协调,共筹资30余万元,完成了该村50户农房改造。
牛场乡阿所村地处边远,土壤气候得天独厚,是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的理想地方,但缺乏资金,只好望钱兴叹。区政协主席卢瑞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率区蔬办、农办负责人进村了解情况,和村“两委”负责人一道商量筹建果蔬大棚,从土壤、水质、种苗、技术人员培训到每个环节逐一进行分析研究,并协调资金60余万元,帮助该村建大棚100个(其中新品种奶油巧克力味草莓大棚73个、食用菌大棚12个、无公害蔬菜大棚15个)。目前这些大棚都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村长陈良富高兴地说:“现在这种新品种草莓卖到15元/斤还供不应求,一个大棚最少有9000元左右的收入,73个草莓大棚就能给村民带来60多万元好处。一个食用菌大棚预计收入7000元,12个大棚有8万多,仅草莓和食用菌两项,每年就可产生7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还是卢主席出的点子好,干农业就要走特色之路,有特色就有市场,有市场农民的腰包才鼓得起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