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住中心调研 找准问题献策
——铜仁市政协视察调研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记事
□杨国胜 张园芬
今年9月,铜仁城区新建的两所小学、整合的一所中学投入使用,解决了中小学班级人数超标、师资不足等问题。这得益于铜仁市政协调研报告所提建议……
早在2006年4月,铜仁市政协对铜仁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现状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提出了城区各中小学班额普遍超标、学生活动面积不达标、师资严重不足等问题,建议尽快新建中小学、整合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师资力量等。这一调研报告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07年开始,市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着手新建两所小学。今年秋季,市教育部门采取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都是根据市政协提出的建议而制定的。
近几年来,市政协针对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社会热点、政府难点和群众关注的焦点,及时组织政协委员进行视察和调研,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其意见和建议多数被采纳,并被转化为政府决策,推进了相关方面工作的开展。
扣住中心调研
献策献在关键处
近几年来,铜仁市实施“兴工富市,强农稳市,商贸活市,旅游兴市,环境立市”五大战略,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发展。市政协把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调研,进诤言,献良策。
2005年,市政协针对铜仁市商贸业发展后劲不足的状况,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就铜仁市商贸业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把商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的建议。市委、市政府其建议予以采纳,出台加快商贸发展的优惠政策,引进了一批外商,加快实施“商贸活市”战略。到2007年,全市非公经济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
2007年初,铜仁市部分工业企业受电力、市场等因素影响,不能正常生产。市政协组织20多名政协委员进行专项调研,提出如何优化企业环境、形成工业发展合力等建议。市政府立即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整治投资环境工作力度,切实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到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税收4000多万元。
近3年,市政协先后组织政协委员对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水利建设、生态畜牧业、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发展走势、工业区招商引资等方面进行视察和调研,提出建设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相关方面的工作开展。
关注民生热点
建言建到点子上
2003年5月,铜仁市规范城区殡葬活动,但市民反映殡葬服务收费偏高。市政协组织委员,就我市殡葬价格及收费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提出的7条意见及建议,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完善相关措施,解决了殡葬服务价格问题,促进了铜仁市殡葬改革发展。近年,铜仁市再也听不到市民有关“殡葬收费过高”的反映。
多年来,铜仁城区蔬菜价格居高不下,市民反映强烈。市政府采多项措施,总难化解这一市场供求矛盾。2006年,市政协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发展铜仁市蔬菜产业的建议案》,得到市政府采纳。从2006年开始,铜仁市实施“菜篮子”工程,扩大蔬菜种植面积,降低了一般季节性蔬菜价格,缓解了城区蔬菜市场供求矛盾。
2003年以来,市政协共收到政协委员提案249件,立案211件。在立案的211件中,全部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办理和答复,办复率为100%,委员提案所提意见和建议,多数已被采纳,采纳率为91%,从办复的情况看,94%以上的委员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
发现突出问题
为政府找准决策依据
2005年春季,铜仁市出现旱情,农民打田困难。市政协组织委员对全市春耕生产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以及春耕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情况进行视察,写成视察报告呈送市委、市政府。市委书记在视察报告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市政协提出的建议。各级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带头帮扶物资深入农村支援农民抓春耕,让农民得到实惠,减少了旱灾造成的损失。
今年1月,铜仁市遭受50年未遇的雪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特别对水利电力设施破坏严重。市政协立即组织30多名政协委员分成5个视察小组,深入受灾严重的乡(镇、办事处)视察,找出了突出问题,提出恢复重建的建议,并得到市政府全面采纳,使农业尽快恢复生产,没有延误农时。
今年5月,针对锦江水质和两岸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和破坏的状况,市政协对锦江环境综合整治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收集原始意见和建议142条,经归纳整理为32条。在调研报告中,市政协明确指出了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就如何从组织、机构、经费、规划、建设、整治等方面搞好锦江保护工作提出建议,受到市委领导的高度赞扬。
“政协委员很辛苦,不是在搞视察,就是在搞调研,总是忙个不停。”市政协秘书长周鑫介绍说。
近3年,市政协开展专题调研15次、视察12次,找准了问题及解决问题关键所在,所提出意见和建议多数转化为政府的决策。如市政协委员与政协地工委联合调研后撰写的《小江口渡改桥》提案,调查深入,证据确凿,说理充分,被纳入省政协提案提出,引起省政府重视,得到及时落实。该工程将于今年10月底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