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县政协建议案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讯 (记者 王 吟)近年来,平塘县政协积极探索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以建议案为切入点,服从和服务于县委、县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为该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县政协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重点工作,组织委员通过专题调研,反复论证,将重点提案上升为政协常委会议建议案或主席会议建议案,报送县委、县政府,并被采纳,参政议政工作取得实效。
2005年,平塘县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对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学校给予奖励的建议》的提案,县政协通过组织委员深入调研后,将建议案内容进行提炼,经县政协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及时报送县委,当年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出台了《平塘县高考奖励办法》。《办法》明确规定:凡是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的平塘户籍学生,每人一次性奖励5万元;被当年国内“211工程”学校排名第3—8位的高等院校录取的平塘户籍学生,每人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就读于县内高中、被当年国内排名第9位(含第9位)以后的‘211工程’高等院校录取的平塘户籍学生,每人一次性奖励5000元;对县内高中按该校高考学生获奖总金额的50%的比例进行奖励。”(2006年起按1:1比例奖励),2005年至2008年,全县高考奖励金额为383.8万元,147名平塘户籍高考优秀学子及所就读的平塘民族中学获得了奖励。
2007年,县政协将《禁止国家工作人员大办酒席》、《加强和改进县城交通管理》作为主席会议建议案报送县委。两个建议案得到了县委的高度重视,列入决策事项,责成相关部门抓落实,制定了严禁国家工作人员大办酒席的规定,使全县国家工作人员滥办酒席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移风易俗节俭办事的良好风气逐渐形成,社会普遍反响较好。县城交通管理逐步规范,在重点路段划定了斑马线、停车线,安装了交通标识,建立了交通信息网络,车辆乱停乱放得到有效理顺,老县城北门“死胡同”街道得到疏通,有效地提升了县城的品位。
今年5月,为迎接首届黔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平塘召开,县政协主席会议提交了《关于以老城区屋面整治为切入点努力提升平塘“玉水金盆”新形象》的建议案,县委常委会议及时研究,决定采纳县政协建议案,明确要求县城屋面立面整治,要用积极科学的态度,按照详细规划要求分期建设,着力打造县城秀丽形象。会议确定在迎接州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平塘召开之前,要强力组织力量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对老城区屋面乱搭乱建行为进行清理,列入整脏治乱范围进行整治,确保屋面干净规范;二是清理城区广告牌,认真组织归类,彻底整治“野广告”,下功夫确保街面屋面整洁明亮;三是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启动老大桥至平舟大桥沿河两岸亮丽工程,提升单位部门、商业铺面亮丽品位,做亮做美“玉水金盆”;四是加快进度保质保量实施好迎宾大道(后山大道)屋面立面改造装饰工程,使游客进入平塘县城感觉耳目一新,逐步炒热人气,有效推动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