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9期 本期3809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10-10

促进民族共融共享同发展


——贵州省政协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


□人民政协报记者  黄  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多彩贵州56个民族齐全,有着17个世居少数民族,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民族分布格局。2021年12月,贵州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提出“奋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目标。

日前,贵州省委主要领导对《省政协常委视察团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作出批示,这是省政协上半年深入调研的成果,更是近年来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履职的积淀。

十三届贵州省政协履职以来,省政协主席赵永清多次作出安排部署,以有形之为、有感之举、有效之策助力贵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


助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教育的典范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民族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和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为抓手,助力推动多姿多彩的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今年4月的一次省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暨“三走”专题研讨会上,省政协副主席李建谈学习体会。

这次专题研讨会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研习研讨。

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十三届贵州省政协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出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走”研习研讨制度》,在体会交流、观点交锋、理论交融中深刻感悟思想伟力,推动形成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浓厚氛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多次作为“三走”研习研讨的主题。

省政协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中心环节。十三届省政协履职之始,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赵德明在委员集中学习培训班上,围绕“坚定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旋律 汇聚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为委员作专题辅导报告,希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委员日常履职。

贵州已实现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中小学全覆盖。今年5月,省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深入全省7所高等院校,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学基地、实践基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厅,实地了解高等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开展情况,形成视察报告,提出意见建议。省委主要领导批示:有成效有深度。

贵州全省各级政协委员中,不乏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深入践行者,贵阳市政协委员玛依拉·尼亚孜别克便是其中之一。作为贵阳市观山湖区第十一中学校长,从办学理念到校园文化,从课堂实践到艺术活动,以“浸润式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师生心田。漫步校园,处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注脚,该校被评为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


助力打造西部省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根据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贵州选准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富矿精开”,将黔南州“福泉—瓮安”千亿级磷化工产业集群定位为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一核两区”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区,是推动民族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生动缩影。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继续保持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工业真正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成为促进全省各民族共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一步步在产业发展中得以实现。

省政协围绕这一中心工作,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质效,提出真知灼见。

去年开年之际,贵州提出“富矿精开”战略。省政协第一时间组织调研组赴省外考察,形成关于现代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有关建议得到采纳和落实。

“省长与政协委员座谈会”这一协商平台搭建至今已不间断召开了31年,2023年的主题便是“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建设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为了建好言,省政协经济委员会拟定调研课题50个,动员组织政协委员、联系界别、市县政协经济委、商会协会和省直有关单位进行调研。

“全省政协组织必须坚决扛起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牢牢把握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时、势、局,据此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建言资政的战略性。”赵永清多次明确要求。

旅游已经成为贵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去年3月,贵州出台了《开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实施方案(试行)》。

2024年4月,按照中共贵州省委常委会大兴调查研究推进重点工作部署,赵永清牵头推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工作。他率队到黔西南州贞丰县、晴隆县、普安县等地调研,在他的带动下,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围绕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深化调查研究,积极开展“景区协商”,为景区发展纾困。以景区为平台、游客为主体、群众为基础,让游客切身感受当地人文气息和民风民俗,把景区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阵地。

2022年4月,贵州出台《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2024年9月,省政协港澳台侨与外事委员会对“桥头堡”工作开展情况、省直部门和大湾区支持情况、从江县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综合分析研判,对下一步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贵州省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声”。全国政协常委、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赵德明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界别联组会上,围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他说:“以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发挥生态、文化、矿产等比较优势。”


助力打造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典范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对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旧址,要加强系统性保护。

贵州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安排部署省委常委会大兴调查研究推进重点工作,赵永清承担了第五课题——推进“深入挖掘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阳明文化、历史文化,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工作。

位于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历来是多民族共生共融的“文化千岛”。“通过对贵州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挖掘,能更加清晰地阐释‘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历史事实。”赵永清说。

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一个有形有效的载体,就是民族特色村寨。省政协专门就“保护利用好民族村寨,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6位省政协委员围绕农文旅融合、数字化传播、文化内涵挖掘、村寨规划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等提出建议,副省长董家禄介绍,贵州将深入实施和美村寨建设三年行动,着力打造民族村寨发展升级版,不断推动民族村寨美起来、富起来、融起来。

全省各级政协委员以实际行动助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省政协委员、澳门贵阳商会创会会长谢杰豪助推了“苗姑娘”手信店的开创,这是利用澳门手信模式共同打造的贵州自产的旅游伴手礼。这位在澳门成长的“80后”政协委员常年奔波于澳门和贵州两地,致力于推动两地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为贵州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当文旅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时,贵州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绘就出一幅多元共生的文旅融合新画卷。

新征程上,贵州省政协将持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贵州实践”中书写好政协篇章。


 (转自10月9日《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