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高质量 助力大成效
——省政协2021年助推贵州经济发展述评(下)
□本报记者 田锦凡 何佼阳
时光之河奔腾向前,历史刻度积淀荣光。
2021,在贵州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必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年。
不枉深情牵挂、不负殷切寄望,锚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赋予的“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新目标新定位——
这一年,贵州全力推动工作重心转移、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开局良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基本构建起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这一年,贵州沉着应对困难挑战、高质量发展的后劲得以增强,迅速扭转煤电供应紧张局面,稳住了全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这一年,贵州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持优良、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顺利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不凡成绩单背后,最关键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也得益于全省上下团结一心、接续奋斗”。
团结就是生产力,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这一年,省政协聚焦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切实发挥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画好同心圆、增强向心力,释放了全省上下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各个方面干事创业的无限激情。
精准履职,服务发展有作为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贵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的迫切需要,是全省“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迫切需要。
回首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来,贵州曾于2010年、2013年两度召开全省工业发展大会,2019年建立省领导领衔推进十大工业产业工作机制。工业经济发展壮大,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掌握疫情防控主动权、实现“黄金十年”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3月初,省委、省政府又高规格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
紧扣中心大局,建言献策出力。省政协立足职能定位、发挥独特优势,精准靶向、迅速行动——
3月16日,省政协副主席李汉宇率省政协经济委深入贵阳市、安顺市,调研走访委员企业春节后生产经营情况,结合委员提案助企解难题、办实事;18日,省政协主席刘晓凯率省政协主席会议视察团到安顺市调研工业大突破,强调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23日,省政协十二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召开,围绕“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进行协商讨论……
作为服务全省经济发展的专委会,省政协经济委更是责无旁贷、身先士卒——
3月24日至25日,组织部分委员到盘州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就“盘活开发区资产资源”走访调研委员企业;4月13日至14日,再次围绕“盘活开发区资产资源”深入黔西南州,开展专题调研暨走进委员企业活动……
这是一个专委会的工作缩影,亦为政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截面。
专委会在政协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及作用,其工作水平、状况、成效直接关乎政协履职实效,影响政协整体功能发挥。一年来,省政协经济委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中汲取协商议政、助推发展的智慧与力量,不断增强思想自觉、提升工作水平。
党委出题、政协答题,履职履在党政关切处。一年来,省政协经济委立足“四新”抓“四化”,坚持问题导向、成果导向,采取专班调研、自主调研、联动调研、委托调研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视察、考察活动。《关于促进我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获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赴陕西四川学习考察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贡献了政协智慧、彰显了政协担当。
聚共识、促落实,数字见证变化——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新型工业化掷地有声;
截至10月底,全省开工棚户区改造36.41万户、老旧小区改造16.88万户,城镇新增就业13.74万人,新型城镇化大刀阔斧;
前三季度,全省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总产值分别达2314.43亿元、714.04亿元、215.33亿元、51.58亿元,农业现代化多点开花;
1-10月,全省新增营业收入超亿元旅游企业11家,旅游市场主体达11.7万个,旅游产业化精彩纷呈。
这是变奏曲,也是协奏曲。
当全省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再上台阶,当贵州政协人将“为民履职”镌刻于心、实践于行,黔中大地奏响的是高质量发展的动人乐章。
各方聚力,提案办理收实效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
“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
今年2月3日下午,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正在贵州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扶贫车间,深邃的目光被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特色小饰品等吸引。他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发扬光大苗绣,既能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能为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总书记的谆谆话语、殷殷嘱托,让身为省政协委员的陈新伦激动不已。此前一周,他刚向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关于将苗绣打造为贵州旅游文化新符号的建议》提案,积极建言复兴古老苗绣、赋能乡村振兴。
除了激动,还很振奋。“支持‘非遗+’业态融合,加大苗绣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力度,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行动,创办集线上线下展示、销售、体验于一体的非遗文创店……”提案主办单位省文旅厅的认真回复,让陈新伦看到了国家级非遗文化重放光芒的更多可能。
而为让好手艺寄乡愁、兴产业、促增收,推动苗绣产业发展已成全省行动——
组建省苗绣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推动贵州苗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誓将苗绣打造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优势产业;《贵州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实施方案》把符合条件的苗绣企业纳入培育范围,投入590万元支持苗绣等民族手工艺培训项目、390万元支持苗绣等特色旅游商品项目……
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是为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多给助推之力。
一年来,广大省政协委员准确把握履职特点,聚焦高质量、谋划高质量、推动高质量,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认真做好调研视察、提案办理等重点工作,努力将委员的个体优势转化为政协履职的整体优势。
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共收到提案816件,经审查立案803件,其中经济建设类提案323件、占比40.22%。该组数据显示,这一年委员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尤为上心。
建言之众,用情之切;勠力同心,立行办结——
肖云慧委员提出《关于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建议》提案,省工信厅回复: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多措并举抓好外引内育,推动产品创新和品牌升级;
海燕翔委员提出《关于改造提升步行街推动我省旅游有效提质的建议》提案,省商务厅回复:科学规划定位、突出业态特色、提升品牌影响力、强化运营管理、突出大数据特色,力争贵阳市西滨河商业街重现“贵州第一街”的辉煌;
熊秀委员提出《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省农业农村厅回复: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
善作善成,实干乃成。激发委员履职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正如扳动一个个连接的开关。社会点滴进步,正是一路奔跑的千万人,让未来有了更多更好的可能。
冬至阳生春又来,重任千钧再出发。“奋力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重大成效”,“十四五”的列车正在黔贵大地稳健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