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031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10-29

碧江区政协:

  

“四个聚焦”破解“两个薄弱”

  

□史文莲

 

  近年来,碧江区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破难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在解决基层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中出实招、办实事,全力推动新时代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政治引领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争取区委重视。强化请示汇报和协调对接,区委对政协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主要领导亲自联系区政协党组,将政协工作与党委工作同安排、同部署,通过区委常委会议听取区政协党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培养选拔政协优秀干部。近年来,区委每年对优秀政协委员和提案进行表扬,机关1名干部被提拔为副县级,3名基层政协联络组主任转任乡镇(街道)主要领导,4名科级干部到重要岗位任职,推荐1名干部获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市优秀党员”。

  加强党的建设。为进一步完善区政协党的组织设置,健全党的领导体制,经区委批准,设立区政协机关党组,并配齐配强机关党组领导班子,形成了由区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各党支部组成的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为破解“两个薄弱”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聚焦组织架构 充实干部队伍力量

  配强领导班子。由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区委统战部部长兼任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增补1名副秘书长,配齐了1正2副的区政协办公室领导班子,区政协及区政协办公室两级领导班子得到充实,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

  充实委室力量。争取区委重视支持,增设区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增设社情民意信息中心,增加4名事业编制,实现内设机构、领导职数、机关编制“三增加”。将机关4名改非同志调整到相关委室,调入4名年轻干部,彻底解决“一委一人”“无人办事”问题。

  健全基层组织。乡镇(街道)政协联络工作组主任由正科级干部担任,每年预算2万元办公经费。同时,已专题向区委报告,请求统一设置乡镇(街道)政协联络委员会,委员会主任一般由同级党委委员担任,并明确乡科级正职职级,副主任由副科级领导干部担任,委员会委员由5至7名政协委员、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

  

聚焦主责主业 发挥协商机构作用

  创新协商平台载体。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以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和专委会议为协商平台,通过大会发言、小组讨论、撰写提案等方式开展科学论证、集中建言。在铜仁电视台开设“政协委员话发展”栏目,12名政协委员就碧江区易地扶贫搬迁、锦江河流域旅游开发与保护、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基础教育社会化办学等工作资政建言。建立区委书记、区长与政协委员座谈会制度,区委书记、区长点题调研,明确课题,协商议政平台作用发挥明显。

  围绕热点难点议政。围绕全区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视察,先后完成“铜仁·苏州共建产业园建设”“农村产业革命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保障”等48项课题调研视察,区政协委员围绕民营经济发展、传统村落保护、基础教育社会化办学、总部经济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等分别进行大会发言,在协助党政部门掌握情况、破解难题、促进发展,为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区政协历年全会提出涉及民生保障、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均得到区委主要领导批示督办。

  创新民主监督形式。创新开展民主评议及“回头看”工作,先后对全区教育、环保、住建、财政等16个政府部门开展了民主评议及“回头看”,部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创新开展委派民主监督工作,分6组41个监督小组将委员派驻43个区直部门开展常态化民主监督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共计58条。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和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选派政协委员担任民主监督员工作制度》,民主监督工作实现由“委员监督”向“组织监督”的转变。

  增强提案办理实效。完善区委、区政府、区政协领导牵头督办重点提案制度,发挥重点提案引领作用。如,《关于市区共建解决碧江区教育瓶颈问题的建议》《解决碧江经济开发区企业用水难用水贵问题刻不容缓》等提案,以政协委员重要建议“直通车”形式,直达市委主要领导,获得批示督办,建议得到有效办理和落实,成为区政协“建言资政有用、凝聚共识有效”的典型范例。

  

聚焦基层治理  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围绕制度抓规范。出台《政协铜仁市碧江区委员会工作规则》等15项规范性文件,建立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党组会议等工作制度,制定《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提高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制定《碧江区政协委员结构设置办法》《关于加强委员履职服务与管理的暂行办法》,探索建立委员退出机制、委员履职考核述评机制,不断优化委员构成、加强履职能力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推动委员履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

  围绕工作抓延伸。注重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为全区各个基层政协联络组解决办公场所、设施、经费,落实政协联络组组长列席党委会制度,探索“组织一次调研视察、撰写一份政协提案、反映一条社情民意、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办好一件民生实事”“五个一”履职模式,充分发挥基层政协组织作用。

  围绕履职抓实践。以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三抓三包三联”“三帮一转”等活动为抓手,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机关党员干部参与脱贫攻坚,组织34家委员企业与34个贫困村建立帮扶对子,实现贫困村联系帮扶全覆盖,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6亿元,带动就业3250余人。让委员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了解群众的困难和诉求,对老旧小区改造、小区物业管理、农村环境治理等工作开展专题协商,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献计献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个,化解可能引发的群访事件2起,委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得到有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