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正文 发布时间:2006-03-21


居安思进取 创新促腾飞

——来自贵州茅台集团的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 游 涌 蒋兴华 

  五年,仅有1825天。但对于贵州茅台集团公司来说,却是发展历史上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五年。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集团公司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坚持把发展作为兴企强企的第一要务,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致使企业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短短五年,是贵州茅台集团居安思危、居安思进、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硕果累累的五年;
  短短五年,是贵州茅台集团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改革大深化、管理大加强、结构大调整日新月异的五年;
  短短五年,是贵州茅台品牌大释放、产能大突破、市场大扩张、效益大提高,企业持续跨越发展的五年。
  短短五年,贵州茅台集团销售收入(含税)由2001年的20.56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0.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25.88%,比2000年的15.95亿元增长216.61%,五年实现销售收入126.42亿元;利润总额从2001年的6.33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8.9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31.52%,比2000年的3.89亿元增长385.71%;五年实现利润总计56.18亿元…… 
  与此同时,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自2001年8月上市以来,不断创出新高。2005年,该公司相继被评为未来十年中国最具成长性的蓝筹公司、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并上榜“2005中国上市公司综合20强”。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到,在“十五”期间,国酒人刷新了“两个茅台”光荣称号,一是产品,一是股票。从2001年开始,贵州茅台集团实现年均超过20%的跨越式发展,如果再加上“十五”之前的两年,该集团已是连续七年跨越式发展…… 
  居安思进取,创新促腾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贵州茅台集团在“十五”期间,之所以保持了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势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进一步巩固了国酒地位,企业综合实力以及在行业内外的影响力空前加强,主要是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不安现状,居危思进,锐意创新,勇于开拓,将茅台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崭新天地。由于做到了“十个坚持”,该集团在短短五年间,迎来“十大新变化”。
  坚持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加快发展企业的根本要求
  不安于现状,是国酒人最大的特点。作为兴企强企的第一要务,贵州茅台集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握和利用好机遇是该公司加快发展的根本要求。进入新世纪后,贵州茅台迎来了非常难得的历史性机遇,该公司意识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说到底就是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对于像贵州这样的西部地区,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的重要指示,抢抓西部大开发、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等机遇,使政策机遇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实际成效。因此,该集团公司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适时吹响了实施新的万吨工程的号角,踏上了创建百亿集团的新征程,企业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张,企业综合实力得到增强。
  坚持二: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
  解放思想,观念创新是贵州茅台集团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源泉。这几年,是思想观念大转变的时期,该集团公司坚持在思想上不断解放,观念上不断创新,每年都有新观念、新套路提出,致使员工的发展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全公司上下形成了只争朝夕抓机遇,时不我待谋发展的氛围。
  实践证明,正是因为不断有新的观念指导,并把加快发展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该集团公司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才能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
  坚持三:深化改革,是加强管理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年来,该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并着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员工的承受度结合起来。不但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在三项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些阻碍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逐步在改革中得到解决。与此同时,我们始终把管理作为企业的永恒主题,以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为契机,全方位加强了企业的各项管理,不断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卓越,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坚持四: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加快发展的基本途径
  五年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贵州集团公司始终坚持保障生产与节能并举,依靠经济运行、科技节能、以管理促节约等手段,千方百计封堵能源损耗的漏洞,充分挖掘现有设备设施的潜力,满足了公司生产快速增长所需的水、电、汽等能源的正常供给。
  为强化基础管理,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能耗管理,实施检查监督,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加快发展的基本途径,该集团公司坚持将车间能耗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新型管理模式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使绝大多数车间材料消耗费用呈明显下降趋势,2004年度班组吨酒耗电较2003年度下降了3.21度,下降6.6%;2005年度比2004年下降了0.38度,下降0.8%。吨酒耗电远远低于公司吨酒耗电指标(65度/吨酒)。2004年度班组吨酒耗汽量较2003年度下降了0.95吨,下降了10.1%;2005年度比2004年下降了0.65吨,下降了7.7%。废旧物资回收26万多元。
  坚持五:加强文化建设,是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
  企业的理念系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此,该集团公司十分重视企业理念系统的识别和提炼。2003年,在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过程中,通过全体员工集思广益,该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多次讨论研究,最后形成了企业的理念系统,并编写了员工手册,编写了厂歌,设计了厂旗、厂徽,策划编写了企业CI手册。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宣传和教育,使企业各种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规范了员工的行为,规范了企业的形象宣传,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除此,该集团公司还通过各种活动进行广泛地宣传,既提高了酒文化的知名度,又突出了资源与酒文化的结合。近几年来,围绕酒文化等,该公司成功地举办了“酒茅台观光节”、“美酒河采风旅游节”、“神秘赤水河旅游节”、“赤水河之声音乐节”、“国酒茅台辉煌五十年大型庆祝活动”等多种活动,均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坚持六:维护员工的利益,是加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员工的利益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是贵州茅台集团公司的一直做法。五年来,该集团公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房改和社会保障取得了全面发展,员工收入稳步提高,有了多起来和宽起来的住房,有了精起来的饮食和多起来的旅游及私家车辆。五年来,该集团公司每年都要邀请国家级演出团体到公司演出,并相继举办了职工运动会、艺术节、茅台酒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使职工的文化生活变得日益丰富多彩。
  除此,该集团公司从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为全体员工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提高了职工退休后的养老待遇,为员工提供了生活自助餐,每年就餐人数近130万人次,致使员工恩格尔系数日趋缩小,2005年达到33%左右;基尼系数为0.3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标准。
  坚持七:加强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
  立足于“人有所用,人尽其用”的人才观,五年来,该公司“以人为本”,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形成了有利于企业人才成长的新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多样化、制度化。
  对此,该集团公司制酒车间的酒师王荣明感受颇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今年51岁的王酒师说,在处理征地农民的问题上,茅台酒厂可以说是做得比较好的。王告诉记者,他原来不是酒厂职工,是茅台镇的农民,1985年,茅台酒厂在扩建企业时,需要征用他们的土地,就把他们100多农民招进了酒厂。他们进厂后,与正式职工的待遇差别不大,再加上干得好的,酒厂还一视同仁送出去培训、学习和旅游等,因此干起来特别舒心。这几年,在厂里的安排下,他不仅去了四川、广州、海南、杭州旅游,还去了泰国等观光。看到企业对职工各方面都好,因此大家都不愿离开,即使经常有外面的不少老板来茅台镇开厂烤酒,出高价聘请他们,他们也不愿意走。
  坚持八: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是加快发展的有力保证
  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该集团公司(酒厂)有约3平方公里的厂区,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林,形成花园式的厂房、车间和办公环境;自然水体景观,厂区倚河而建,倒影水中,杨柳婀娜,榕树茂盛……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五年来,该集团公司为进一步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夯实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环境因素控制,加大环境保护投入,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九: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是加快发展的永恒理念
  在“酿造高品位生活”经营理念的指导下,该集团公司以挖掘和宣传国酒文化为主线,同时加大对长期适量饮用茅台酒有利健康的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强化了公司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在广大消费者中的认知度,企业和产品信誉度、美誉度、忠诚度进一步提高。五年来,该集团公司全面开展工程营销、文化营销、服务营销、感情营销、诚信营销、个性营销,加大了对茅台酒绿色、有机、健康的宣传,加大了打击假冒侵权的力度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切实做到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重点,加强终端建设,使营销工作迈上了崭新的台阶。
  坚持十: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加快发展的根本保障
  该集团公司党委始终将搞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把“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通过学习、分析评议和整改,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对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六个载体”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积极推进民主管理进程,厂务公开、事务公开不断完善上,该公司机关各级管理人员,积极深入生产一线参加劳动,切实关注和化解公司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脚踏实地、集中精力、扎扎实实地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努力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民主、务实作风进一步显现,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由此,该集团公司获得了众多荣誉,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如:2005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光荣称号,受到中央文明委的表彰;入选“2005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中国500家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及中国最具影响力财富企业”,获得了“中国制造·行业内最具成长力的自主品牌企业”、“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5年度全国轻工业企业信息化先进单位”、“2005中国人力资源百佳雇主企业”、“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贵州省最具影响力企业”等多项荣誉。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