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正文 发布时间:2006-12-14


  从2004年开始,六枝特区很多农户开始大规模种植竹荪。但因种植方式和原料采用不当,大量腐质土被挖扒,天保林、生态林惨遭滥砍滥伐,水土严重流失,石漠化加剧,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凸显出来。为此,六枝特区政协最近对区内竹荪种植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区政协在调研的基础上献可行之策——

破解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难题

□本报记者 周泓洁

低投入,高回报,见效快——

竹荪种植产业异军突起

  据了解,竹荪是珍贵的食用菌之一,因其具有鲜美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而被人们誉为“真菌皇后”、“真菌之花”,称为宴席上的“山珍”名菜,同时因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糖物质,具有防腐特效,在医药上还具有减肥、保健及补益功能,并能防癌治癌,深受人们的青睐。也因此,种植竹荪有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六枝,从2004年开始,很多农户开始大规模种植竹荪。据六枝特区政协调研,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如今,该区内竹荪种植业发展迅猛,目前已覆盖了8个乡镇,共种植2304棚,每棚约120—150平方米。
  采访中,洒志乡洒志村村民陈方林告诉记者,他去年搭建了2个共450平方米的大棚,投入资金10000元,因种植时间较晚只收了2季,收干竹荪120斤,每斤卖100元到120元,除去成本后赚了7500余元;新场村村民王贤金,去年建大棚2个,投入资金6000元,毛收入15000元,实收入9000元,今年还可收入8000元左右;而洒志乡花色村家境贫寒的杨顺福家,2004年种了4棚竹荪,现最低年收入达20000元。说到新场乡新场村村民刘廷玉,陈方林更是竖起了大拇指,他说:“刘廷玉种了20棚竹荪,年收入达20万元。”
  “竹荪种植真能让农民致富!”这是调研组成员在调研中的深切感受。调研组为此算了一笔账,种一棚竹荪,按150平方米计算,需投入4500元左右,其中种子2500元到3000元,木材、腐质土及其它材料的投入1500元左右,一次投入可收2年,第一年种得早的可收二季,第一季即可收回所有成本,此后则是纯收入。
  采访中,很多种植户还告诉记者,目前,竹荪的市场价为每斤100元到120元,多是老板上门收购,供不应求。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市场前景好,产品无积压,种植技术容易掌握,乡镇也发给一定的小额信贷鼓励种竹荪,种植竹荪所需的原料又是依附本地桦槁树、杉木、竹子和天然的腐质土等,所以,竹荪种植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岩石裸露,水土流失,天保林木遭殃——

生态保护的难题

  事实上,竹荪种植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产业来做,既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可增加农民的人均收入,是无可非议的。为什么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应?
  调研发现,主要是因为现有的种植方式和原料的采用不可取,对生态破坏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六枝特区党委政府生态立区的发展思路相悖。
  据介绍,现有的竹荪种植方式虽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却是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的。因为种植所需的大量腐质土是从岩石山、树林中挖扒而来,而这种腐质土形成需要很长的周期的。每棚竹荪需腐质土4立方米,六枝特区种植户现有种植的2304棚需腐质土9216立方米;竹荪种植户以每100斤4元向农民购买,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上山扒土,岩石山上的大量黑土被挖,土质变松,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良田好土被水冲沙压。
  采访中,提及现有竹荪种植方式对生态的破坏,新场乡新场村种植竹荪的农民也深有感触,他们说:现在上山采用大量的腐质土,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实际是在吃子孙饭,断子孙路!
  他们还介绍说,种植一棚竹荪需天然桦槁木1.5立方米,竹子0.25立方米,杉树0.5立方米。依次按目前六枝特区种植户种植的2304棚竹荪计算,六枝特区境内一年消耗桦槁木材3456立方米,杉木1152立方米,竹子576立方米。
  “而由于部分群众生态意识差,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不顾法律法规的限制,上山滥砍滥伐,许多种植竹荪的乡镇天然桦槁林不同程度受到了破坏。”调研组成员对记者说:没有种植竹荪前,洒志乡的布依村寨竹林成荫,自从种植竹荪后,村子附近的竹子大量被砍伐,现在很难见到成片的竹林了。同时,种植户以每100斤9元到13元的价格向农民购买林木,无证采伐,滥砍滥伐的现象由此而生,甚至还引发了一些盗窃林木的案件,给天然林保护工作带来了难度。

推广免棚种植,杜绝滥砍滥伐——

竹荪种植有望可持续

  调研组成员告诉记者:竹荪种植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项目来做是可行的。但现有的种植方式与原料的来源,是以牺牲生态环境的巨大代价来换取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特区党委和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区战略发展思路相悖。
  为此,针对竹荪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六枝特区政协建议:正确处理竹荪种植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乡镇党委政府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要制止现有竹荪种植方式与原料利用的发展,已经种植了的,收完后,不改变种植方式与原料来源的责令停止种植,没有种植的不允许再种植;要引导群众放弃现有的竹荪种植方式,改变竹荪种植中的原料来源,宣传现有竹荪种植方式给生态带来的巨大破坏;要积极探索科学的种植方式,如采用免棚种植,充分利用大量的农作物桔杆种植竹荪,如采用蔗渣、玉米芯、野草、黄豆杆、谷壳、花生杆、油莱杆等秸杆类栽培。
调研还建议:有关农业部门要积极配合农户进行竹荪免棚种植的试验示范工作,从根本上解决种植竹荪所需要的原料问题,如果能利用田间地中大量的农作物秸杆进行种植,不仅可以减少竹荪种植的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减少农民在田间燃烧秸杆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采用多种种植竹荪的方式方法:一是林果间套种竹荪,利用苹果、柑桔、葡萄、桃、梨等果园内的空间地,以及山场林地的树木空间地,均可套种竹荪,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用种粮地来种竹荪。现有种植竹荪的原料以木材为主,消耗了大量森林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
  另外,要加大对滥砍滥伐林木的查处力度。对砍伐树木没办证,乱砍乱伐,林业部门要加大治理的力度,乡镇党委政府要积极支持林业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在办案中,妨碍执法的现象要坚决制止,对于所发生的围攻殴打林业执法人员的现象,有关部门要坚决查处。而对现有竹荪种植方式不再提供小额信贷,不再允许目前竹荪种植方式的发展。组织部分竹荪种植规模比较大的乡镇领导及有关业务部门到外地参观学习,引进先进的竹荪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