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正文 发布时间:2012-08-09


“有为才有位”

——访碧江区政协主席刘先银

□本报记者 杜薇

  “我之前一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过去是硬监督、现在是软监督。同样是监督工作,但政协主要是为党委、政府工作拾遗补缺。”去年初开始担任碧江区(原县级铜仁市)政协主席的刘先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述其对政协工作的认识。
  尽管履新已有一年半,但他仍自称是“政协新兵”。而区政协在立足职能、发挥优势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已然体现出刘先银主席颇具创新的领导才能。
  “做好委员履职服务、加强委员履职管理、保障委员履职权利、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是区政协的重要职责和基础性工作。”刘先银主席说,新一届区政协坚持配优配强政协委员,由区政协、区委统战部和组织部联合制定选配方案,对留任委员严格把关,对不履职、不称职甚至损害政协形象的一律予以清除。今年初,区政协还专门用两天时间对新委员进行了培训,讲解政协理论、委员职责、应知应会等知识及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片区规划等政策精神,使他们在思想上紧跟形势要求、在工作上了解有关业务、在职责上明确目标任务。
  创新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是区政协工作的一大亮点。从2008年开始,便组织委员与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面对面就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约谈,形成了“委员敢于进诤言、领导善于纳良策”的良好互动格局。至今,通过开展委员约谈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50余条,其中120条被区委、区政府及时采纳。“实践表明,委员约谈为区委、区政府领导与委员双向交流搭建了平台,为提高委员参政议政能力、发挥主体作用、凝聚智慧力量提供了条件,委员们的真知灼见为党委、政府的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刘先银主席说,区委、区政府领导曾多次要求区政协进一步完善委员约谈形式,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为此,总结5年实践经验的《碧江区政协委员约谈实施办法》于今年初创新出台,把委员约谈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
  为进一步推动委员履职,由刘先银主席挂帅的区政协委员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于今年2月底成立,并下设办公室及工业、农业、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旅游、民生保障、商贸流通、环境优化7个工作组。各工作组围绕相关界别的工作主题开展调研视察,要求每年活动不少于2次;每年召开一次“委员活动小组工作座谈会”,年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并评选先进委员活动工作组。同期亮相的《碧江区政协关于加强委员履职服务与管理的暂行办法》,则首次提出了委员履职的“八个一”要求,即每年订阅一份政协报刊、交一件政协提案、反映一条社情民意、参加一项调研活动、参与一项视察活动、出席一次委员约谈、体验一次基层困难群众生活、回馈一次社会爱心。
  刘先银主席认为,政协工作十分重要,党委、政府有很多想做但没有时间和精力做的事,政协就可以主动揽过来做。一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包括涉及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政协渠道和发挥委员优势,以调研或视察报告、社情民意、提案等形式向党委、政府传达,引起他们重视,推动问题解决,对加快发展、构建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
  政协献计出力得到了党政的回应,碧江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区政协的工作,在物力、财力和人力上全面保障履职。“新一届区政协的中层干部都在43岁以下,这是以前所没有的,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今年以来我们还交流出去了3名干部。”刘先银主席对此颇感欣慰:“有为才有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