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丹江的文旅融合破圈之路
□文/万里燕 图/吕玉昆
“小丹江的水真清澈,像玻璃一样。”
“到小丹江不下水,就白去了。”
……
这是抖音平台上,网友在黔东南州榕江县平阳乡小丹江相关视频下的留言,而“小丹江苗寨”的抖音话题播放量更是达到1.7亿次,小红书上关于小丹江的游玩攻略已达到703万篇。这个曾经藏在深山无人知的苗寨,现如今已经成为黔东南州夏季游玩打卡的热门景点。
“要想富,先修路”
小丹江苗寨位于榕江县北部,距县城102公里,距州府凯里92公里,是黔东南榕江、剑河、雷山、台江四县交界点。一条清澈的河流穿寨而过,河上有两座独具特色的风雨桥,一座名为招龙桥,一座为迎龙桥,架立寨子东西两侧,将整个村寨装点得如诗如画,宛如世外桃源。
小丹江苗寨堪称苗寨中的“生态明珠”。它依山而坐,傍水而落,周围原始森林层峦叠嶂,集浓郁的苗族风情、田园风光、原始森林、瀑布河流景观于一体。2014年,小丹江被国家民委公布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
2023年9月27日,“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全线启动仪式在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苗界文化旅游产业园举行。这条全长488公里的乡村振兴之路串联起黎平、从江、榕江、凯里等6县(市)的42个传统村落。其中,作为“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的重要节点,小丹江村依托公路串联的“千户苗寨”“侗族大歌之乡”等品牌资源,迅速融入黔东南“村BA”“村超”文旅经济圈,2024年游客量同比增长超140%。村民生活因路而变、因游而富。
“崭新的旅游公路直通寨门口,来玩的游客一天比一天多。”返乡创业青年杨文告诉记者,村里游客多起来后,他便把公路旁的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没想到生意格外红火,现在每年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
“1号公路不仅是旅游路,更是致富路。”小丹江村党支部书记杨光辉介绍,现在全村已形成“生态观光—特色食宿—文化体验”完整的闭环产业链,全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公路还带动了当地百香果、林下灵芝等特色农产品外销,电商物流直通村口,农户年均增收一万多元。
从“藏在深闺”到“门庭若市”,小丹江村的蜕变是“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这条承载着生态与人文之美的公路,正引领更多乡村驶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康庄大道。
“百节之乡”文旅融合成果斐然
2024年9月,汪涵、姚晨、苏炳添等30多位演艺、体育界明星来到小丹江录制节目。随着节目的播出,小丹江山清水秀、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一下子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尤其今年随着贵州文旅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小丹江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火爆出圈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小丹江自然景观奇异——“七姊妹打岩”“雷劈岩”“鸡冠岭”“嗓子洞”“四道瀑”“凉风停”“龙塘”等景观星罗棋布,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达83%,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小丹江所在的雷公山素有“植物基因宝库”之称,是许多古老生物的“避难所”。经考察,境内生物种类近2000种,动物132科518种,国家保护动物23种。小丹江还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两江”的分水岭,境内江湖溪流水质纯净,几乎可以达到直接饮用的标准。无污染的绿水青山,清新湿润的富氧空气,使小丹江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心灵家园”。
小丹江还被称为“百节之乡”。每年有民族节日几十个,最具代表性的有招龙节、祭桥节、吃新节、苗年节等,承载着小丹江多姿多彩、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节日期间人山人海:芦笙舞豪放激情,舞步奔放欢快;五彩斑斓的苗家儿女盛装出行,精致美丽、大气飘逸;加之独具风格的拦路酒、拦门酒等接待礼仪,实在是个令人魂牵梦萦的绝佳旅游之地。
“原来榕江不只有‘村超’,还有这么美的世外桃源!”游客来到小丹江,听蛙声蝉鸣,赏田园风光,品民族风情,流连忘返。
“暑期以来,周末人流量很大。据估算,一天能达到5000人次。”平阳乡党委书记王浩东介绍,现在,小丹江村还举办水上篮球活动和周末篮球赛,为游客打造了更多的互动体验项目。
为了服务好越来越多的游客,村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民宿的规范化管理。小丹江的民宿从最初的几家发展到现在的26家,床位增加到360多个,并组织村民、公安干警、志愿者等为游客提供服务和安全保障。
如今的小丹江,正通过文旅融合、农旅互促这一乡村文旅新业态,实现从“深山秘境”到“现象级网红”的破圈跃迁。让更多人看到,这座藏在贵州省黔东南山水画卷中的生态明珠,书写出独属于自己的新时代《桃花源记》。
依山傍水的小丹江,一条清流穿寨而过,仿佛世外桃源。
进入小丹江寨门,黔东南最独特的苗寨体验即将开启。
为丰富游客体验,小丹江组织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