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8期 本期3773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7-31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读散文集《听花开的声音》


□黄筱龙


5160-4-3.jpg

《听花开的声音》

冯祖尧   著

中国文化出版社



在自媒体极其发达的当下,我个人认为书非赠不能读也。最近收到贵州省写作学会副秘书长、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冯祖尧老师寄来的新书《听花开的声音》,在工作之余,陆续作了拜读。

听花开的声音,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这本散文集从书名上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

《听花开的声音》共有六辑。第一辑“故乡恋”收入了《古韵悠悠马拱坡》《远去的鸭棚子》《铁匠铺的余音》等11篇散文。第二辑“山水韵”收入了《峨眉者,山之领袖》《“地下长城”游》《神奇的“天眼”》等14篇散文。第三辑“遵义文学空间散记”收入了《倾听花开的声音》《走进白鹭湖》《沙滩行》等13篇散文。第四辑“红色情”收入了《一栋楼见证命运大转折》《一条河成就得意之笔》《一条腿走完长征路》《谍战英雄钱壮飞》等17篇散文。第五辑“赞文友”收入了《怎一个“奇”字了得——有感于黄先荣六十年日记展》《陈果,非同一般的文化人》《一曲写作的生命之歌——锺永玖文学创作采访手记》等15篇文章。第六辑“文友‘赞’”共收入《从心出发,得心应手——读冯祖尧<从心出发>》《简单的幸福——读冯祖尧<从心出发>》《记老三届冯祖尧老师》等8篇文章。

冯祖尧老师是遵义市务川自治县人,高中老三届,回乡知青,当过教师,在政府机构任过职……

故乡是冯祖尧老师笔下永恒的主题。故乡务川的水和土,故乡务川的人和事,故乡务川的风和云,“鸭棚子”“铁匠铺”“油榨房”“瓦窑”“草纸作坊”……曾经的生活场景装满了他的记忆。

大自然总是会在冯祖尧老师的笔尖留下难忘的记忆。或长或短,冯祖尧老师通过书写大自然的景观,抒发触动心灵的隐秘情感。他在《一缕茶香沁心田》一文中这样写道:“茶海是一片站立的海、立体的海,却没有海啸,也没有怒吼,只有安静、恬然,仿佛在春风里睡着一般。碧绿的茶海与蔚蓝的天空连成一体,给人以撼动心灵的诱惑。”

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冯祖尧老师退休后积极参与了长征学会、写作学会、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遵义文学空间等民间社团的活动。“遵义文学空间散记”“红色情”“赞文友”“文友‘赞’”等辑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他参与其中并积极作为的风采。

《红二十五军长征》和《悲壮惨烈的西路军》两篇厚重的文章,既宣传了穿越时空、照亮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红色文化,又彰显了冯祖尧老师深厚的历史功底。

一本书就是一个事件,一次阅读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冯祖尧老师“赞文友”辑,一篇篇读后感、一行行文字散发出了他对读书的无比热爱,以及从中获取的无限快乐。

而罗安富、彭一三、王起、田波等众多文友对冯祖尧老师的“赞”,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他的人品、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正如冯祖尧老师在后记中写的,“当人到了一定年龄之时,方才明白,人生一世,无论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盛衰与荣辱,犹如花开花落。”我很赞同冯祖尧老师对人生的感悟。

我特别留意了这本书封底折页上的“退休时光留下的文字足迹”,上面记录了冯祖尧老师退休后的创作情况。一是个人文集:《遥看人生》《遥看人生·续集》《方竹味》《从心出发》《听花开的声音》。二是主编、执行主编文集:《岁月回眸》《闪光的珍珠》《这些年 这些事》《宋代官窑·散文卷》《大美平正》《红色长干山》《仰天逐梦》《遵义是长征学学会七年历程》《〈冯家大院〉作品研讨文集》《纪念建军九十周年·红色仁怀研讨会文集》《〈土地坑〉评论集》(与人合编)。三是主编期刊:《遵义写作》。四是执行主编:《长征学学刊》《遵义市长征学学会工作》。五是参编文集:《文涌西坪》《绿色仁怀》《百年金酱》《决战长干山》《纸房,我们记住了你》《中国食文化大辞典·黔菜卷》《中国黔菜·遵义卷》。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为冯祖尧老师这种潜心创作的热情、这种热爱文学的初心所深深打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冯祖尧老师的退休生活充满了文学写作激情,且很有建树。作为乡友晚辈,祝愿他有更多更优秀的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