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们筑牢防溺水的安全堤坝
□袁文良
暑假来临,又到了青少年溺水事件频发的时期。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溺亡,其中未成年人占比高达56%,中小学生群体中溺亡占非正常死亡的95%以上。因此,溺水也被称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
梳理媒体报道我们可以发现,今年6月以来各地已发生了多起未成年人溺水事件:6月1日,浙江杭州萧山区戴村镇一名9岁女孩不慎落入一处溪水中,最后不幸身亡;6月2日,山东滕州走失的10岁男孩在邻村一河道内被发现死亡,公安机关经勘验确认系溺水身亡;6月8日,广西来宾3名儿童在没有监护人陪同的情况下外出游玩时不慎落水死亡;6月14日,河南平顶山一名男孩野泳时不慎沉溺水底,路过的男子冒险下水将其捞起,但依然没能挽回孩子的生命;6月15日,河南鄢陵县3名小学生结伴到鹤鸣湖游玩,在浅水区捞鱼时不慎滑落至深水区,虽然其中1人从水中爬出后向附近人员求助报警,但其余2人在相关部门救治后仍然未能免于溺亡;7月6日上午,河南淮滨12岁的六年级女生从家走失,当晚被救援人员打捞上岸,但已无生命体征……
接二连三发生的溺亡事故,无疑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一个生命的溺亡,是一个家庭永远的痛;每一个生命逝去的背后,都会留下一个崩溃的家庭。而大多数孩子溺水,其主要原因是监护人对孩子缺少有效的看护。所以,在暑期到来之际,各地相关职能部门应通过多种形式对孩子及其家长进行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强人们的水域安全意识,提升溺水后的救治能力,真正为孩子们筑起防溺水的安全堤坝。
此外,学校的老师要在暑假前集中对学生进行防溺水知识教育,并警示学生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有条件的学校可结合体育课程的安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游泳技能培训。
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独自一人或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结伴到河湖池塘戏水。即使是家长带着孩子去游泳,也要让孩子穿好相关的救生设备,并告诉孩子下水后的安全注意事项,比如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在水中互相打闹。同时要注意与孩子保持安全距离,这样在发生危险时,家长能做到“伸手可及”。
政府水利及救援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江河湖塘等水域的管理力度,除在危险水域周边设置相关警示标志外,也可进行拉网封闭,并不定时进行巡视,对已下水或欲下水的孩子进行劝阻。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社区,可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兴趣班等,使孩子们假期学习有去处、活动有场地,减少家长对“孩子假期无人管”的担忧和困扰,真正为孩子们筑牢防溺水的安全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