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洞里
□夏学军
说来有趣,最初知道“门洞里”书屋是通过朋友圈——有一好友发了几张照片:落地的大书架排满书籍,书桌上随意放着一小摞书,周围有三三两两散坐的读者,面前一杯咖啡一本书,光看照片,便似有一股混合着咖啡香气的书香扑面而来,诗意又浪漫。
如此美妙的好去处我怎么不知道呢?于是连忙问了地址。待我按图索骥到了地方,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叫“门洞里”了。
这是一栋老式居民楼,穿过一个大门洞,左拐进入二楼,便是“门洞里”书屋。门洞里果然大有乾坤啊,藏宝似的,如果不是特意寻来,从外经过根本不会注意到。
轻轻地推开门,右边服务台的小姑娘与我轻声打了招呼之后,便仍旧埋头工作,并不过多理会我。但我并没有觉得被怠慢,反而有一种特别的放松感,便自在随意地观察起这间书屋。
书屋空间不大,只是里外两间的老式居民房,大约有七八十平方米。外间左侧是依墙而立的两排书架,满满当当地占据大部分空间,中间的书桌随意放着几本书,靠窗户的书桌上摆放着书籍、闹钟、台灯、笔筒、打开的笔记本、电脑,还有一小瓶鲜花,就像刚刚还有人在这里看书学习。这情景让我想到儿子的学生时代,也想到自己当年考证夜读的时光。
移步里间,同样立着一架满是书籍的大书架,但这里更多的是读者阅读的小空间。小小的隔间里,一张书桌,几把椅子,书桌上面有一个笔筒,一本小便签,供读者使用。露台的空间也被开发出来,摆上几张书桌,铺着漂亮的桌布。天气又暖又好的时候,在这里看看书聊聊天,或者仅仅闻着书香望着蓝天白云发呆,都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书屋里的人有的在看书,有的在敲打笔记本电脑,有的与朋友轻声聊着天。我坐下来,点了一杯拿铁咖啡,拿起一本《鲜花和》随意翻阅着。
抿一口咖啡,抬头见一台古老的收音机,古香古色,简直和我小时候家里那台一模一样。对面的老式电视机上,放着一块写着“低语”二字的牌子,工工整整的楷书体。
此刻我才发现,店主一定是位怀旧的人,收集了不少老物件放在店里当摆饰。我轻轻拿下挂在墙上的读者留言本,满满都是温馨的文字,有远在外乡打拼的游子回家探亲时,来书屋小坐有感而发,有专程来小店打卡的外地读者,有即将远读的学生写下无限的留恋,有的读者还会画上一幅小漫画,更添灵动与纯真,读之让人不禁莞尔。
这是一家小型人文社科类书店,所以最让我欣喜的还是那些书。书海茫茫,想找喜欢的书真不是容易的事。而在这里,每一本书我都爱,都想看、想买。人文社科、文学文艺,有特色、有内涵、有品质,从此我可以把这里当作“精神绿地”,当作净化身心的“诗意栖居地”。
这些年没少出去旅行,每到一处陌生地必定要到当地的书店逛一逛,也见识了很多网红书店成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景观或地标。在我们这个三四线的小城里,这方面的打造是相对落后的,“门洞里”是本地第一家特色书店,极具美感与怀旧的装饰、复合多元的经营、精心挑选的书籍,不似网红胜似网红,是真正爱书人的好去处。
尽管“门洞里”的规模不大,尽管它只是我心里的“网红”书屋,但这都不妨碍小城人对它的喜爱。它带给我们静怡、深邃的阅读体验,让我相信小城自有静水流深的文化底蕴,感受到在文明世界里心灵有了皈依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