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政协文史工作
□张体珍
我出生在革命老区铜仁市沿河自治县淇滩镇,这里曾经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我从小就听到很多关于红军的故事,在读初中时,语文老师和历史老师也常常向我们讲述当年红军在沿河的英勇事迹。
1991年至1994年,还在读中专的我便在图书馆借阅有关家乡的历史资料。假期中,我从书店买到《沿河文史资料》一至四辑,打开一看,有反映近现代历史事件的,有反映地方文化、风景民胜、民风民俗的,内容琳琅满目。特别是里面介绍的红色历史,看得我热血沸腾,为家乡有着光荣历史而感到无比的骄傲。
1993年,我受《沿河文史资料》的启发,尝试着写了一篇反映沿河“神兵”的文章,在《贵州民族报》发表。
1994年9月,我在黑獭乡政府参加工作,业余时间向县政协文史委投稿,《沿河文史资料》采用了几篇,使我感到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2003年,我从乡镇调到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2005年1月,“县志办”与县委党史研究室合并办公。根据工作需要,我开始认真阅读有关黔东革命根据地的书籍,2004年在黔东革命根据地成立70周年之际,参与编写《红色黔东》一书。在县史志办工作期间,我配合县政协文史委完成了《品味铜仁——沿河篇》的编写,撰写了《铜仁佛教文化文物研究》专辑中关于沿河县的内容。
按照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统一部署,沿河县“第一次全国革命遗址普查”从2010年5月起进行,10月全面结束。整个普查,由县委下文制定方案、明确领导小组,县史志办(县委党史研究室)牵头,县文史委、县文联、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档案馆等部门及各乡镇党委配合。当时我作为县史志办党史股负责人,负责核实相关党史、文史、档案资料,查找全县革命遗址线索,并进行归类。在按图索骥进行的实地调查中,大家又有许多新的发现,弥补了很多空白。经调查核实,沿河的革命遗址共有190余处(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遗址177处,解放初期剿匪形成的革命遗址13处),其它遗址6处,共计196处;搜集整理文字资料100余万字,绘制遗址示意图50余幅,拍摄照片2000多张,搜集历史资料图片200幅。在普查中,还征集到一批民间收藏的革命文物,听到许多红军故事,了解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最终完成《沿河红迹——沿河革命遗址图集》编写,进一步完善了沿河的红色文化文史资料。
2012年12月,我调到县政协从事文史资料编辑工作。为利用文史工作做好沿河对外宣传,提升沿河知名度,2013年,县政协编撰了《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淇滩古镇》两期文史专辑。《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是沿河非遗保护工作第一本综合性的资料著述,从资料搜集、确立纲目到输入数据、归纳分类,前后编纂时间仅6个月,但该书丰富的内容全面地介绍了沿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留存情况。
之后,我又协助编写了《沿河饮食文化》《沿河百年往事》两期专辑。尤其是2013年出版的《沿河饮食文化》,不仅填补了沿河饮食文化的空白,而且还对沿河饮食习俗以及饮食溯源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研究。
借由县政协平台,我积极参与县内外的文史书籍采编及学术交流相关活动,完成了省、市政协安排的文史工作任务。在采编《铜仁百味》《铜仁百景》《铜仁百俗》等书籍中关于沿河的内容时,我用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全面反映了沿河独特的文化魅力、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彩的民俗风情,生动展现了沿河县作为武陵山区文化明珠的独特价值。
为了系统挖掘地方文史资料,我也走遍了沿河的山山水水。工作之余,我撰写文章在《文史天地》《人民政协报》《贵州政协报》《铜仁日报》等报刊发表,部分收入丛书或被电台、网站采用。
在开展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同时,我们还配合县委党史研究室完成《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在沿河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历史》《黔东苏区永放光芒》《沿河剿匪风云》《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百年大事记》等一系列书籍的编辑出版。2017年,我参与编纂的《沿河剿匪风云》获铜仁市第三次(总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文化类专著一等奖,撰写的《贵州土家族社会风俗和民族精神》获文化类论文二等奖,主撰的《古韵思州·沿河》获文化类专著三等奖,主撰的《沿河饮食文化》获文化类专著三等奖。
2021年,我在三年驻村工作结束后,重新回到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运用在政协积累的文史资料编撰经验,我组织人员编写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沿河红色故事选》,向有关部门提供了红色美丽村庄白石溪村、长征村的红色史料挖掘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史料等。
回顾我收集撰写沿河文史资料的工作历程,是政协的文史资料带我走进了文史的大门,是在县政协参与收集编撰文史资料的经历锻炼了我的意志和能力。在编纂过程中,我常常感觉到自己在与先烈对话,收集整理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让我深受教育、获益良多,让我不断叩问初心和使命。
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和英雄模范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采写革命先烈故事,实地了解每一处人文古迹、革命遗址,体验沿河厚重的历史文化、革命先烈的足迹,我深刻体会到挖掘地方文史资料的重要性。历史是一座宝库,我与政协文史工作都将继续砥砺前行!
(作者系沿河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县政协文史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