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在当下 “巨”在未来
——遵义市举行2025年市长与委员座谈
□谢 琴 本报通讯员 冯 波
“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大战略性矿产和紧缺急需矿种找矿力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0户以上”。这是今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5年工作目标之一。
遵义作为“伟大转折地”和“省域副中心”,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是推动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继今年市两会对专精特新工作作出安排后,5月22日召开的中共遵义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再次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作出明确要求。
6月18日,遵义市举行市长与委员座谈,围绕“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 助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主题,共谋遵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座谈会背后,是市政协长达5个多月的深度耕耘。从省两会后到座谈会召开前的5个多月,遵义市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市级组织、相关部门等通过市两会,提交了多篇有关专精特新的提案,并在大会发言、联组发言、分组讨论中深入讨论,为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市政协还组成调研组,深入播州、红花岗、桐梓等县区,走进园区、深入企业、咨询专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赴四川省绵阳市、德阳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近年来,遵义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加快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逐步构建起“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配套、产业集群共生”的产业生态。按照将专精特新企业划分为“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三个梯度的行业要求,目前,全市现有专精特新企业358户,其中“小巨人”18户、“专精特新”142户、“创新型”198户,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座谈会上,委员们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围绕白酒配套、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方向,靶向引进成渝地区具有供应链整合能力的专精特新链主企业,并鼓励专精特新链主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向中小企业提供检测认证、工艺优化等服务。”市政协委员、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洁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数字化浪潮下,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经济格局的关键力量。市政协委员、贵州多彩亮洁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礼清认为,要从“加强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和“政府强化引导与支持”两个方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加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和深度赋能,为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业务创新、提质升级、降本增效等创造更多可能。
委员们还建议,要优化协同发展环境,遴选并重点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开放场景、共享资源,带动市内专精特新企业融入其供应链、创新链。要从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完善要素保障机制等入手,构建“政策支持+市场引导+协同创新”的工作体系,建立以市场转化率、产品占有率为核心的创新评估标准,搭建产学研信息共享平台,实施“需求清单+攻关清单”双向匹配机制,创新推动共性技术突破,形成“需求牵引研发—成果转化应用—产业升级迭代”循环体系。
委员有呼,市长有应。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伟对市政协形成的报告给予充分肯定,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把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有力抓手,加快推动基础材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他强调,要以推动企业转型为关键、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加强梯度培育为抓手、以良好营商环境为保障,为遵义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