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定县政协:
履职“五步曲”唱响民生幸福歌
□官州明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贵定县政协牢牢把握履职为民宗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精准选题、深度调研、高效协商、持续监督、转化见效”的履职“五步曲”,推动雨污分离、步行街改造等一批民生项目落地生根,用“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选题,瞄准民生“靶心”
群众呼声就是履职方向。县政协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将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履职的“风向标”。委员们在走访中发现,城区雨污管网老化导致内涝频发、水体污染,宝山街道刘家山、金南街道水怡花都高架桥下等地逢雨必涝,居民出行困难,财产安全受威胁;老步行街基础设施陈旧、道路破损、业态单一,商业活力不足,居民体验不佳。这些“城市伤疤”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县政协迅速将雨污分离改造、步行街品质提升列为重点协商议题,精准开启履职为民新征程。县政协委员、县住建局局长彭建华在走访中收集到群众关于解决内涝问题的强烈诉求,及时向县政府、县政协反映,有力推动了问题进入解决程序。
深度调研,把准问题“症结”
为确保协商建言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调研。在雨污分离项目调研中,委员们兵分多路,深入21个小区、12条街道和2个污水处理厂,实地察看雨污管网布局,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和居民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调研发现,部分老旧小区雨污管网设计不合理,存在严重的混接、错接现象,导致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影响了水环境质量。在步行街改造调研中,委员们详细了解步行街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情况,发现步行街存在道路破损、排水不畅、照明不足等问题,同时商业业态单一,缺乏特色和吸引力,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据统计,通过深入调研,委员们共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为后续的协商工作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案例支撑。
高效协商,汇聚智慧“合力”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县政协搭建了多元协商平台,邀请党政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和商户代表等共同参与协商。协商会上,各方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形成了热烈的互动氛围。针对雨污分离项目,委员们提出了加强管网建设改造、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建议;对于步行街改造项目,委员们建议优化商业布局、提升基础设施、打造特色文化街区等。
县政协委员崔锐建议,在雨污分离项目中采用先进的“海绵城市”理念和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同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商户代表李强建议,在步行街改造中增加亲子游乐设施、举办特色文化活动等,打造舒适的购物环境和独特的消费体验,吸引更多消费者。
……
通过协商,各方达成了共识,明确了项目的实施方向和重点任务。
持续监督,护航项目“落地”
为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县政协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持续监督机制,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在雨污分离项目实施过程中,委员们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察看工程进度和质量,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部分小区施工进度缓慢的问题,委员们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督促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时完成。在步行街改造项目中,委员们关注商业业态的调整和招商情况,建议引入一些知名品牌和新兴业态,提升步行街的商业活力。
据统计,在项目实施期间,县政协共组织监督检查活动6次,提出整改建议20余条,有力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转化见效,结出民生“硕果”
在县政协的持续助推下,两大民生项目结出丰硕成果。雨污分离方面,全县共投入资金1.58亿元,新建和改造雨污管网48公里,实现了城区雨污的有效分离,城市内涝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水体质量显著提升。曾经易积水的刘家山、惠民小区、水怡花都高架桥下,如今在雨季也能保持道路畅通,居民的生活更加安心。居民李君感慨地说:“以前一下雨就担心被淹,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了,感谢政协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在步行街改造方面,步行街的道路、排水、照明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升级,商业业态更加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消费者。改造后的步行街客流量比改造前增加了40%,商户的经营收入也大幅提高。商户王晓娟激动地说:“步行街改造后,环境变好了,人流量也多了,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了,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县政协以雨污分离、步行街改造等民生项目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成功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形象,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县政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县政协将继续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更多民生领域,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