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发哈村:
以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赋能乡村振兴
□彭 丽 代仙羚 李亚萍
作为全国首批红军村、贵州省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近年来,兴义市威舍镇发哈村立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深挖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不断盘活村庄闲置资产,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助力乡村发展。
近日,在兴义市威舍镇发哈村,来自兴义市顶校小学的上百名师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有序参观红色遗址。
五年级的学生张伦胜说道:“我感觉很震撼,这次参观让我们感受到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我们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同班的王青青也感慨道:“是红军革命前辈们的付出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要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该校教务处副主任周红娴则表示,“爱国教育要从小抓起。今天带学生来到这里参观,目的是让孩子们体验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不易,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当中,激发他们奋进的力量。”
据介绍,兴义市威舍镇发哈村是当年红军长征西出贵州挺进云南重要转折的途经之地,在这里,红军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村寨内现保存有贺子珍威舍负伤地遗址、红军临时电台指挥部旧址、猪场红军标语、红军洞等4处红色遗迹遗址。依托独特丰富的红色资源,当地秉承保护性开发的理念,在完善村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建设了红军长征陈列馆、红色文化长廊、标语林等多个教育阵地,如今已成为省内重要的红色研学和党培教育基地,每年都吸引不少师生、团队和游客到此研学参观。
基地负责人李付玲说:“我们严格遵从文化传承和保护优先的原则,通过研学产品来串联周边景区及相关场馆,深挖文化元素及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创作和提炼出一系列红色主题的旅游商品、文创产品等,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威舍红军村的历史,从而深入体验红色文化。”
据了解,自今年1月份以来,发哈村接待的学生研学和党员参观团队有5万余人次。当地还通过积极盘活空闲房屋,将村民增收纳入发展规划中,让革命遗迹保护性开发利用的效益覆盖更多群众。
驻村第一书记施令翠介绍:“下一步,我们要将更多的闲置民房以民宿或红色餐厅的形式打造利用起来,不仅有效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所产生的收入也有一部分会纳入村集体的收入当中,以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学生在发哈村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