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7期 本期3735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5-27

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 在贯彻落实上求实效


□宁金花


习近平总书记3月17日至18日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做好贵州一切工作最权威、最深刻、最有力的科学指导。作为政协委员,唯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结合贵州实际和岗位工作深入思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奋力作为,才能助推贵州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交出优异答卷。


一、丰富内涵:新时代贵州发展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既提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求贵州加快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指出要加强营商环境建设,要求贵州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干部教育管理,继续扩大开放。这些论述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刻把握,又彰显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科学方法论。在肇兴侗寨考察时对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相关要求,既是对贵州作为多民族聚居区特殊省情的精准把握,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一本质特征的深化阐释,指导我们正确把握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的关系。

从理论创新看,可从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总结提炼出“四个转化”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将传统动能转化为创新动能、将区位特点转化为开放优势。这一理论体系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一脉相承,为西部地区破解“富饶的贫困”困境提供了方法论指导。黎平县通过打造“非遗传统技艺+文旅”产业链,2024年非遗产业综合收入突破2.3亿元,正是“四个转化”理论在县域层面的成功实践。


二、精神实质: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一)新旧动能转换的辩证实践。省委、省政府以“富矿精开”战略推动矿产资源传统产业升级,全省大数据产业规模连续5年保持20%以上增速,传统产业数智化赋能不断升级焕新;黎平县创新实施“三个替代”工程:传统侗布工艺向时尚消费品替代、木材粗加工向装配式建材替代、单一农耕向农文旅融合替代;肇兴侗品源合作社通过开发600余款文创产品,带动2000余农户人均增收1.2万元,这些成功实践验证了“传统产业+现代设计=新兴业态”的转型逻辑。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推进。省委、省政府坚持“两山”理念创新实践,2024年完成石漠化治理887平方公里,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654亿元。黎平县建立“三级林长+生态合作社”机制,将全县63%的林地纳入碳汇交易体系,走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种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的模式,正是“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的生动写照。

(三)民族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肇兴侗寨指出:“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黎平县作为全国侗族人口第一大县,依托侗族大歌等丰富的侗族文化资源,通过建立保护机制、创建传习基地、促进文旅融合,以探索立法保护、精心培育“村歌”品牌、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等方式,推进侗族大歌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让侗族大歌演绎融入文旅项目,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价值共振。

(四)基层治理的效能革新。按照省委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黎平县坚持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以“1+4”工作体系(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村规民约、院坝协商、产业振兴)为抓手,创新“鼓楼议事”“火塘调解”等治理形式,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取得2024年全县旅游投诉率下降72%、群众满意度达96.5%,成功推动龙形社区红十字会获得2023年度“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等成绩。这种将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治理方式相结合的实践,验证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三、实践要求:跑好历史接力棒的使命担当

(一)加快生态价值转化。加快落实《贵州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行动方案》,重点打造“都柳江—清水江流域生态补偿示范带”,升级黎平“林药蜂菌”复合产业体系,重点培育油茶、天麻、茯苓等特色品种,着力打造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二)创新民族文化传承。紧抓贵州作为全国“推进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三个试点省之一的机遇,以黎平肇兴侗寨为样板,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技艺、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进行三维建模,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大力推广“非遗技艺+合作社”模式,积极开发侗族大歌、蜡染技艺、芦笙舞VR体验、侗族摔跤赛事等产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探索建立“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创新机制,着力推动“大湾区研发+黎平制造”。重点推出“侗寨—漓江—七星岩”“重走长征路红色之旅”等精品旅游路线,联动“村超”“村BA”等打造跨区域文旅合作新模式。

(四)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落实省委出台的《关于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带”建设,整合黎平会议红色资源、肇兴侗寨文旅融合经验、台江“村BA”治理模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基层治理“贵州样板”,为贵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新风采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黎平县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