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6期 本期3717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22

青云路步行街:半城烟火 半城潮 


□甘典扬


前段时间,到贵阳感受了一次青云路步行街的独特魅力,可谓半城烟火半城潮。


打卡“九门四阁”


走进青云路东入口处,一座“老城门”跃然眼前。门头上树立的“青云门”三个古铜色篆书大字,透出浓浓的“老贵阳”历史气息。城门下,有很多市民和游客在拍照打卡。

在这座寓意“平步青云、青云直上”的“老城门”上,雕塑了“老贵阳”的“九门四阁”。

九门四阁是贵阳的历史文化印记。其中“九门”分别为:老东门、新东门、大南门、次南门、大西门、威清门、六广门、洪边门、北门(在今喷水池一带),“四阁”分别为:玉皇阁(今新华路一带)、灵官阁(在建国巷)、皇经阁(省府路一带)、文昌阁(在文昌路)。“老城门”上的“九门四阁”周围青云缭绕,古色古香中又透出祥瑞仙气,让人不由得对这些贵阳老建筑心生向往。

青云门的前、后矗立着四根浮雕图腾柱,前两柱分别雕塑了两位为贵州做出杰出贡献的外省人:一位是以“心学”影响后世的王阳明,一位是促进贵州科甲挺秀的明巡抚江东之;后两柱分别雕塑了两位杰出的贵州人:一位是北京大学首倡者、中国近代教育之父李端棻,另一位是顾全大局维护国家统一的水东统领刘淑贞。

穿过青云门,讨个“好彩头”,然后行走于“平步青云”街,成为无数游客来贵阳必来游青云路的最好理由。我也不例外,这大概就是历史街区“文脉活化”的魅力所在。


舌尖上的青云路


对于很多老贵阳人来说,清晨的贵阳是被一碗肠旺面唤醒的。于是,我特意在清早赶到青云路,在一家肠旺面店门口加入了长队。

面店不大,生意却很火爆。浓郁的肠旺面香气顺着街道蔓延开来,招引了更多的人闻香而来。

肠旺面是贵阳极负盛名的风味小吃,有山西刀削面的刀法,兰州拉面的劲道,四川担担面的滋润,武汉热干面的醇香,以色、香、味“三绝”而著称,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汤鲜的风味和口感,以及红而不辣、油而不腻、脆而不生的特点。

只见老板娘手脚麻利地烫好面条,盛入碗中,浇上一勺红油,撒上翠绿的葱花,再烫一勺血旺和肥肠,撒入一把脆哨,一碗美味佳肴就完成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碗,吸溜了一大口,面条劲道,肥肠软糯,血旺嫩滑,再配上一口酸萝卜和泡白菜,整个人沉浸在美味带来的幸福感中。

吃完面,我顺着步行街闲逛消食。通常类似的步行街区一般要到下午或晚上才热闹,但今天或许是周末,而又久雨遇晴,虽是早上,青云路步行街上已是人头攒动。

步行街上,有一辆一比一还原的铜车雕塑,这是纪念贵州的第一辆汽车——1927年时任省长周西成从香港购买的雪佛莱轿车。当时交通艰难,此车水运到榕江古州码头,拆卸后经人抬肩扛翻山越岭运进了贵阳,从此有了贵阳的首条交通规则:汽车猛如虎,莫走当中路,若不听劝阻,轧死无告处。这是一个“老贵阳”带着朋友在逛,我旁听他介绍得知的。热情的“老贵阳”看我兴致颇高,还邀约我与他们一同逛,由他来充当免费解说。

从青云门往前一路许多店铺,都是贵阳“老字号”,如但家香酥鸭、阿杜炒蟹、雷家豆腐圆子、金牌肠旺面、花溪牛肉粉等,让人目不暇接的同时,也感叹贵阳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又向前走了约200米,由贵阳老照片、时尚潮玩元素、个性化标语拼接组成的“青云市集”北门映入眼帘。“老贵阳”说,每当夜幕降临,青云市集灯火辉煌、人头攒动,那个时候才是见证青云路实力和魅力的时候。各种特色美食、网红打卡点、潮玩艺术、音乐酒吧,勾得“本地人常来、外地人想来”。“老贵阳”的话让我心痒痒的,恨不得现在就是夜晚。

听“老贵阳”说,青云路有近百年历史了。1927年,贵阳城的南门外修筑了一段“湘黔公路”,因由青山坡起到图云关,故取名“青云路”。

青云路的“烟火”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64家困难户的夜间地摊小吃为起点,几经风雨,成为拥有300余个摊位的美食一条街,被老贵阳称为“深夜食堂”。再后来又经政府精心打造,才成就今天的青云市集。

聚散终有时。因行程安排,我和“老贵阳”他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走之前,一向不太吃零嘴的我实在受不了诱惑,又去品尝了贵阳特色的丝娃娃、豆腐圆子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在青云路,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体验。


市井青云,烟火人间


再次从“九门四阁”下穿过时,是某日下午6点。“老贵阳”的话果然没错,此时的青云路更加美丽、热闹。华灯初上,流光溢彩,整条街仿佛沸腾了起来,烧烤摊、烙锅店、丝娃娃……各种美食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勾引着过往行人的味蕾。三五好友围坐在街边的小桌旁,喝着啤酒,撸着串,聊着天,一天的疲惫烟消云散。

除了美食,青云路的夜市也充满了市井气息。卖衣服的、卖饰品的、卖小玩意的……各种摊位琳琅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

“青云市集”有很多好玩的——在贵阳供销社展示区,可以体验供销社商贸文化,众多具有贵州特色的腊肉、香肠等土货可供选购。状元楼的两块“奇石”:“学业有成”和“祈福”,极为形象,引得众人围观拍照。街头还有角色扮演:很多游客与武状元曹维成、文状元赵以炯互动;与王阳明青、中、老年三个时期同步悟道,再现阳明心学致良知、知行合一等精髓。

据官方介绍,“青云市集”以“新市井”为核心理念,通过构建餐饮、娱乐、文创三大共生业态矩阵,联合贵州知名文创平台,打造青云市集核心消费空间,引进非遗马尾绣、十元茶馆、格物守艺DIY工坊等文艺业态和黑蚊篮球、喵内、二麻酒馆、五条友、电竞酒店等潮流业态,打造贵阳人自己的步行街——既要有本土基因,又要满足年轻群体的多元需求。

3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贵阳市南明区青云路步行街成功入选,成为贵州省第6条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潮玩青云,创意与灵感的汇聚


走在青云路上,仿佛穿越了时空,一边是历史的沉淀,一边是现代的繁华。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艺术与街头碰撞。

在一家潮玩店,年轻店主热情地向游客介绍着作品背后的设计理念、精湛工艺和收藏价值。店铺货品丰富,专门售卖潮流玩具、设计师手办、限量版公仔,整个店铺就是一个充满情趣与创意的世界。

我凑了过去,听老板介绍着上次青云路举办的潮玩文化艺术展览、文创市集,喜好者可以淘到独一无二的潮玩单品,也可以与设计师面对面交流,感受创意与灵感的碰撞。老板的话让我这个不懂潮玩的人也向往不已。

青云路的潮玩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商品交易,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出得店来,正看到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在街头涂鸦。斑驳的红砖墙上,他们用色彩来妆点这条既古老又年轻的街道。在夜晚的灯光映衬下,那些充满创意的涂鸦作品有的色彩斑斓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有的风格抽象让人好奇探究,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

随着嘻哈音乐忽快忽慢的节奏,溜熟的滑板表演赢得大家阵阵掌声;旁边的老式骑楼下,独立设计师品牌店与传统小吃店比邻而居;在青云市集的入口处,左侧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旧地址牌,展示着几十年的岁月变迁;右侧的透明橱窗里,年轻人乐此不疲地挑选、拆开泡泡玛特盲盒,享受着惊喜与快乐……这种“记忆与未来并存”的景象,正是城市街区文旅融合的生动注脚,也是青云路吸引众多人流的魅力所在。

在一家民族饰品店,店主兴奋地向游客介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来贵阳时,在她家买了一件水族马尾绣纪念品,带回香港送给太太。周围游客纷纷赞叹,表示也想购买香港特首同款纪念品。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来到了“跨界青云段”。“马帮送盐”节目正在表演,以舞蹈形式展现当年马帮将盐送到城区的历史文化景象,展现贵阳的盐商文化;在蜡染作品展面前,一群美院的学生正在创作,其中还有几个金发碧眼的留学生,他们结合贵州本土人文历史、风俗地貌,创作展示具有现代生活和艺术气息的文化创意产品;这里还有全省首家AI智能饮品店,平均1分钟不到就能磨出1杯新鲜咖啡。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无缝对接,真可谓是“跨界青云”。

承载着贵阳几代人记忆的青云路,随着城市更新与文化创新,以独特的魅力,书写着贵阳的烟火气息,涌动着时代的潮流脉搏,如今已成为贵阳乃至全国文旅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贵阳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5104-4-1.jpg

每到夜晚,“青云市集”就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5104-4-2.jpg

游客在青云市集的文创街区拍照打卡。


5104-4-3.jpg

青云路步行街上琳琅满目的诱人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