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协之能”服务“发展之为”
——仁怀市政协2024年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何佼阳
截至2024年底,全市20个乡(镇、街道)共创建“院坝协商”示范点24个、普通点106个,“社区协商”示范点17个、普通点34个,“园区协商”示范点6个;共创建协商议事室(议事点)173个,开展协商议事161场次、参与委员209人次、解决问题167个……
2024年,仁怀市政协坚持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始终求真务实强担当;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始终勤勉履职助民生,以高水平“政协之能”服务高质量“发展之为”。
把稳思想之舵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市政协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市政协充分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的领学促学作用,通过党组会议、常委会会议、主席会议和机关干部职工集中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全年召开市政协常委会会议4次、党组会议23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7次,开展各类学习研讨交流6次,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政协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始终加强政协党的建设。市政协深入贯彻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党组书记负总责,进一步压紧压实党组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深化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市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细化党建工作责任,统筹抓好年度党建工作。
严格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市政协始终坚持重要工作、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重要履职议题由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协商研究确定,确保政协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市政协党组主动向市委常委会汇报工作5次。
聚焦发展大局
助推改革发展高质高效
市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紧盯“一区两市”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地方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聚焦白酒产业发展建诤言。开展白酒产业营销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深入走访市内外企业13家,进一步摸清现状、找准问题,提出意见建议8条。组织开展常委会会议视察白酒产业兼并重组后续工作,召开市长与政协委员座谈专题议政会,市政府领导出席会议并同委员协商座谈,梳理6条意见转相关单位、部门研究解决。积极争取省、市政协重视支持,助力2024年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在仁怀成功举办。
聚焦乡村振兴集众智。开展农业机械化推广专题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提出意见建议10余条。市政协主席会议视察全市土地非农化和耕地非粮化情况,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建议8条。
聚焦民生事业纳民意。组织开展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梳理存在的问题5个,提出意见建议5条。市政协党组班子成员按照分工联系工作职责,组织行业部门牵头对社会救助、殡葬改革、重复医学检查、农村供水保障等8个民生领域开展专题调研,查找梳理相关问题28个,提出意见建议10余条。
创新协商机制
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发挥有力有效
提案工作质效稳步提升。通过市委、市政府领导领衔办理和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协同督办重点提案等形式,强化提案办理工作,实现提案办复率100%。组织开展提案工作主席会议视察、专题调研和提案工作“回头看”,对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制度建设、激励机制、要素保障、满意度和成果转化运用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提案成果转化运用成效显著,通过办理涉及酱香白酒的相关提案,推动设立仁怀市市长质量奖并制定印发管理办法,建立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业(仁怀)及标识使用管理办法、《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仁怀)》等5项团体标准。
基层协商机制持续优化。市政协在深入调研、委员荐题、社会征题基础上,与市政府沟通对接,报市委研究审定,实施集中协商活动14项,全年组织召开全体会议1次、常委会会议4次、主席会议7次。在“院坝协商”“社区协商”试点示范和整体推进工作基础上,探索开展跨区域“园区协商”工作,有序推进“社区协商”工作,形成“院坝协商”“社区协商”“园区协商”共同发力的基层协商工作格局。
协商作用发挥更加有力。市政协充分发挥政企协商、专家协商、基层协商创新效能,积极邀请界别委员、群众代表与职能部门深度协商互动。扎实推进“园区协商”,组织政协委员深入走访调研企业80余人次,收集议题15个,开展协商活动3场(次),达成协商成果34个,促进26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积极推进“院坝协商议事室”“社区协商议事室”“园区协商议事室”等协商议事平台建设。
凝聚团结力量
致力民主团结共融共享
智力支边工作有声有色。市政协组织开展2024年智力支边工作专项调研,深入边远村卫生室、教学点、文化中心等实地走访,提出建议14条。
文化文史工作推陈出新。市政协立足专委会工作职能,持续开展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编辑完成《仁怀文史资料》第41辑,征编地方文史资料12万余字并出版内部发行,完成《徐世珩医学剩稿》文稿校稿工作,编撰整理医学笔记66万余字。助力“书香政协”建设,开展常规书法交流采风活动20次,组织开展送书画“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活动11次,成功举办2024年“迎两会”“高粱节”“赤水河生态环保周”书画展活动。
界别工作特色鲜明。市政协充分发挥19个界别特色优势,分7个活动小组以学习、调研、考察、视察等形式,围绕白酒产业营商环境、宗教工作、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等开展界别活动,有效促进界别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作用发挥。
团结联谊工作持续深化。市政协牢牢把握政协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位置,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市政协党组成员持续同104名党员委员谈心谈话,党员委员密切联系142名党外委员。持续加强与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密切与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系,接待来访考察调研72批620人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8批次68人次。
锻造过硬队伍
“两支队伍”建设更严更实
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市政协坚持把深刻把握纪律规矩的精神实质作为党纪学习教育的根本,认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常态化学习,对照违纪事实、典型案例,采取多形式警示教育,切实以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案,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长敲思想警钟、常紧纪律之弦、常存敬畏之心。
加强政协委员服务管理。市政协加大政协委员培训力度,到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市委党校开展3期委员履职培训班,组织政协委员广泛参与基层协商、听证、调研视察等200余人次。切实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政协委员履职管理办法,完善委员履职档案管理和履职评价体系,做好委员服务管理,创建委员工作室41个,进一步为委员履职创造良好条件。
强化政协机关作风建设。市政协持续深化政协机关作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健全完善经费使用、物资采购、公车使用、资产管理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