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0期 本期3695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3-13

黎平县政协:


暖民心强产业 “三亲”机制促履职


□本报通讯员  石  宇


在新时代政协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的进程中,黎平县政协积极作为,努力探索能让委员履职更积极、更有成效的新办法,通过创新建立“亲民生、亲产业、亲发展”的“三亲”机制,暖了民心,强了产业,显著提升了委员履职质效,不断为黎平高质量发展贡献着政协智慧和力量。


亲民生,架起民意“连心桥”


政协委员来自各行各业,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关键纽带。县政协鼓励委员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百姓心声。委员们穿梭在乡村的田间地头、社区的大街小巷,了解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如在调研县城校园周边安全时,提出《第一、二、七小学周边人行道增设灵活性红绿灯的建议》,县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落实,在县城区相关学校路段增设了可移动交通灯,切实保障了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通过开展“委员工作室”活动,委员们直接收集群众诉求,整理后由县政协督促相关部门办理,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4年,“陆婷委员工作室”向县政协反映市民建议,县政协及时指导德凤街道通过“社区协商”倡议开展“翘街花巷·委员在行动”活动,共收到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群众捐赠的资金5.2万元,通过植入花卉绿植、开展景观打造,不仅装点了红色文化示范街,让历史文化名街焕发新的活力,同时获得了翘街居民和游客的点赞,对提升翘街景区形象、助推全县“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亲产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产业发展是地方经济腾飞的关键。县政协积极引导委员立足自身专业和资源优势,助力产业发展。经济界委员利用自身商业资源,为本地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推动“黔货出山”。2024年3月,县政协组织网红进中潮园区开展“园区协商”,助推3家销售企业与4家产品提供商企业现场签订代理销售协议,通过网红销售园区产品金额达2700余万元,得到县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农业领域委员则聚焦农业现代化,深入研究先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开展示范带动,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在文旅产业方面,委员们积极挖掘黎平丰富的侗族文化资源,利用抖音、视频号、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以及电视、网络等传统媒体进行大力宣传,通过开展讲座、宣讲等方式发动网络达人、参赛队员、全县干部群众参与宣传,推动2024年度的村歌大赛达到全平台超2亿的话题量,成为了展示全县民族文化的窗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亲发展,凝聚智慧“智囊团”


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县政协组织委员围绕全县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开展专题调研、协商议政。委员们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和美乡村建设等主题开展调研,多角度提出意见建议,县直有关部门加大了对污染河道和乡村污水的治理力度,农村人居环境、河道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委员们围绕水利设施建设和水源保护、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县政协1名副主席带队到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驻点招商,宣传黎平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来黎平投资兴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通过“三亲”举措,县政协委员履职热情高涨,履职能力显著提升。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立案的109件提案及视察调研、社情民意提出的意见建议,有效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实际举措,让政协工作更接地气、更具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