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前林委员:
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发展
□本报记者 陈 曦
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贵州全力推进“富矿精开”战略,力求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路径。在此进程里,全国政协委员、贵州大学教授陈前林,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不懈的努力,在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和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领域深耕细作,积极为推动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新春伊始,陈前林就已前往六盘水市相关企业,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治理调研及技术服务工作。对他而言,深入各市(州)企业调研、推进产学研合作早已是工作常态。
“源头减量对于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意义重大。”陈前林深知,在矿产采选和加工环节,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以及降低其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关键,但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陈前林始终牢记使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去年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提案,这些提案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如今,他主持开发的“二水/无水法湿法磷酸联产无水硫酸钙”工艺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生产线,首套产业化示范装置预计在今年4月建成投产。
今年全国两会上,陈前林带来了一件“贵州特产”——用磷石膏取代碳酸钙粉生产的九孔通信管。磷石膏作为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因成分复杂、杂质含量高,长期以来,其有效治理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难题。而这件看似普通的通信管,却蕴含着创新的价值。它为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的方向,实现了磷石膏的高值化利用。同时这一创新成果还可减少碳酸钙粉的使用,降低了碳酸钙粉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谓一举多得。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3月5日上午,现场聆听了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陈前林感触颇深。
结合自身工作,在3月6日下午分组讨论时,他感慨地说道:“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出了 ‘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工作部署。这些加快全面绿色转型的举措,对贵州‘富矿精开’战略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他进一步结合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阐述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赢得了委员们的广泛认同。
在科研与履职的道路上,陈前林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他坚定地表示,将持续用科技创新守护绿水青山,以高质量提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