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
“三个交融”共绘最大“同心圆”
□黎平县委统战部
近年来,黎平县以推动民族节日共庆交融、民族体育共享交融、民族村寨共居交融“三个交融”为抓手,扎实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民族节日共庆交融点燃文化传承之火
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内涵,着力培塑特色民族节庆品牌。2024年的“谷雨节”期间,通过开展丢卣卣、打花脸以及展示侗族婚恋场景等极富民俗特色的活动,成功吸引了大批省外游客前来休闲度假。“谷雨节”期间,肇兴景区接待游客达2.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87.66万元,“肇兴谷雨时节‘春雨淅沥落·百谷悄然生’”更是入选国家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展示黎平民族文化的亮丽名片。
充分利用侗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村歌”传唱活动。“村歌嘹亮·想唱就唱”、贵州省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赛等赛事,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还邀请了佛山等地的知名艺人登台助演,为活动增添光彩。其中,肇兴“村晚”入选国家级示范点名单,黎平非遗“侗族大歌”更是走出国门,走进俄罗斯、越南、法国等,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以“和美肇兴·欢乐侗年”为主题的“2024黎平·中国侗年”活动,整合州县力量,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景区互动,并携手黔湘桂鄂四省共同举办。活动期间,全网流量高达112.4亿次,掀起现象级传播热潮,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侗年”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侗年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民族体育共享交融激发活力发展之能
体旅融合成为旅游发展新路径。围绕“旅游强县”战略,黎平充分整合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2024贵州红·山水越野挑战赛(黎平站)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3000余名选手参赛,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带动了体育旅游、体育消费和体育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更为农文体旅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融合中华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精心策划尚重镇盖宝村“超级星期六”体育赛事,使其迅速成为黎平的新名片。此外,一年一度的双江镇四寨村传统摔跤节,以及贵州省第三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东南州半决赛等赛事,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体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开发培育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旅游产品。挖掘民族特色体育文化,培育出芦笙这一极具代表性的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地坪镇滚大村成立培利寨芦笙制作合作社,目前有300余人从事芦笙加工,拥有58名大工匠,每年制作芦笙上万把,年创收400多万元,形成了“一人带一户、一户带全寨、一寨带全村”的良好发展格局。
民族村寨共居交融构筑和谐家园之基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积极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资金项目。2024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助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显著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建成留客“慢游循环线”。采取“公路+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将中国最大的千户侗寨——肇兴、中国挪威共建侗族生态博物馆——堂安和黄岗、皮林以及从江小黄等10个传统村落串珠成链,并沿途合理镶嵌了文创驿站、生态民宿、微度假营地、网红打卡观景台、神奇瑶浴、侗乡土灶火塘等配套设施,实现了景区、传统村落互联互通,让游客在慢游中深入体验黎平的乡村风情和自然美景。
开展民宿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康养民宿、观景步道、健身场所、露营基地、果树采摘基地、垂钓体验基地等一体化的森林康养基地项目。出台《黎平县民宿管理办法》,完成创建示范民宿1家、金山级民宿1家、银山级民宿4家,并组织从业者参加黔东南州民宿管家职业技能大赛,黎平县碧隐古歌秘境空中楼阁民宿管家吴顺文获评金牌管家、春野秋梦房车营地民宿管家吴紫萍获评优秀管家,提升了全县文化旅游“软实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