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教育最温情的记忆
——读完班代摆散文集《浴我的河》
□龙正舟
《浴我的河》 完班代摆 著
贵州民族出版社
轻轻地合上完班代摆散文集《浴我的河》这本书,我的内心河流仿佛被投入一块梦想的巨石,泛起层层波澜,久久难以平静。完班代摆的行走和书写蕴含了“民族情怀”和“文化乡愁”,宛如一幅美丽细腻的画卷,徐徐铺展在我的眼前。这是松桃苗寨沃里坪的教育史诗,让我们重温苗寨教育最温情的记忆,沐浴在教育梦想的河流中。
《浴我的河》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文字描述了沃里坪这方净土上那些生生不息的故事,记录下苗族前辈持之以恒、代代相传的教育情怀。完班代摆在文中写道:沃里坪的龙氏家族,曾为苗族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苗族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沃里坪方案。也正是在这个方案的引领下,沃里坪龙氏家族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或像展翅翱翔的雄鹰,在天空中盘旋,俯视大地;或像扇动翅膀低空飞行的小鸟,在林间发出清脆而婉转的叫声,他们走出大山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了沃里坪人的智慧和力量。书中娓娓道来的故事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催人奋进的力量,让一个偏僻苗寨围绕教育所发生的故事代代相传。其实沃里坪的教育故事可以追溯到清代光绪年间,某一年龙献庭的父亲从县城回到家乡沃里坪,创办了一所私塾,为苗乡地区的人才培养搭建了平台,为苗乡教育点亮了火把,照亮了苗家儿女走向未来的道路。
《浴我的河》人物形象鲜明、真实,主人翁们在各种欲望和困难面前,从不屈服、从不弯腰,铮铮铁骨表露无遗。书中的描写让我深刻认识了这方土地上奋斗不止的苗族教育先驱们,是他们的坚守和传承,让这方贫瘠的土地有了骄傲的资本,有了翱翔蓝天的勇气,有了追梦星空的志向。文中的“沃里坪”这个称谓,成了这方土地站立的脊梁。当然,说到“沃里坪”的教育,有一个人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龙献庭的父亲,他是这片土地有文字记录以来,乡村私塾的榜样,在他的影响下,龙献庭继承了他的优点和志向,青出于蓝。在义学兴起的时候,能文能武的龙献庭,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人生。在朝廷他是把总,当时松桃的东部片区苗族自然寨成了龙献庭家族世守之地和控制地区。他想方设法为苗族地区的教育谋得教育经费,扩大了校舍,加强了师资,声名鹊起。完班代摆用自己独到的笔触描绘出一份完整的苗乡教学图,那是一片土地梦想的模样,他在前言中写道:一个民族最需要的是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的人。沃里坪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创造文化的人和传播文化的人,才成为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之乡、钟灵毓秀之地。
《浴我的河》亦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自我,只有真正认识自我,才能明白自己的内心需求,才能在欲望的河流中寻找到航行的方向。完班代摆用生动的文字再现了一段恢宏的历史,这段历史在今天看来已然成为一段尘封的记忆。今天我们读来却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那个追寻梦想的年代,书中的哲理和思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
完班代摆在书中后记里写道:沃里坪作为苗族地区的一个文化村落,一直是我心仪的地方,我曾无数次试图走进她的“核”。2020年梦想终于成了现实,那是完班代摆文学之路上的一个点,是文学艺术的“核”变,在他看来这是知识救赎的创作基点。完班代摆是那个懂故乡的人,在浩渺的文字海洋中,他用文字的豪迈指点这方土地的来来往往,让苗寨教育最温情的记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为这方土地留下丰厚的文字财富,那是松桃苗寨教育的伟大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