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654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02

以诗叙史 别具一格


——《水西往事》读后


□赵   蕾


最近,我认真拜读了彝族作家李光平的《水西往事》一书,深深地为作者这种以诗叙史的表现手法所折服,更被此书展现的曲折情节、幽深意境与厚重历史所感动。

《水西往事》2024年由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以长篇叙事诗的形式描写了清朝初年水西彝族人民为抗击吴三桂征剿而英勇斗争的故事。历史上的水西是以乌江上游的鸭池河为界而分的贵州西北部地区,其范围包括今天的毕节市、六盘水市等大部分县(市、区),这个地区从汉朝末年到清朝初年一直由彝族土司妥阿哲家族世袭统治。据《中国彝族通史》记载,妥阿哲家族的先祖勿阿纳在春秋战国末年就率领其部族进入贵州,三国时期,勿阿纳的后裔妥阿哲因协助蜀国丞相诸葛亮南征有功,被后主刘禅封为“罗甸王”世掌水西之地,开始了其家族在水西的世袭统治。此后,封建中央王朝历经多朝更替,但妥阿哲家族的世袭统治始终经久不衰,唐朝时其后世被封为“罗施鬼国国主”,宋朝时被封为“矩州刺史”,元朝时被封为“亦溪不薛宣慰使”,明朝时被封为“贵州宣慰使”,清朝时被封为“水西宣慰使”。妥阿哲家族在明朝以前是以彝族特有的父子连名制为姓氏传承的,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赐其汉姓为“安”,此后便以安姓传承。这个家族的世袭统治能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认可,是因为他们始终对历代中央王朝采取尊崇的政治态度,总是自觉地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本着这种理念,这个家族历史上曾出现了不少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从三国时助诸葛亮南征的妥阿哲,到明朝时的奢香夫人;有为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提供较大帮助的安贵荣,也有协助朝廷平定播州之乱的安疆臣、安尧臣。

历史上,为清王朝的建立立下大功,并被清朝皇帝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坐镇云南昆明,统辖云贵两省。吴三桂封王后又生出背叛清朝分疆裂土的野心,他打算以云贵两省为基地先搞封建割据,待力量强大时再问鼎天下。他的这一野心受到时任贵州水西宣慰使的彝族首领安坤的抵制,安坤认为天下已定、民心思安,再搞割据必然会重起战端、祸害百姓,故坚决反对吴三桂的割据主张。安坤的态度让吴三桂很是不满,于是便恶人先告状,多次捏造事实向朝廷反诬安坤要造反,请求朝廷允许他带兵剿灭水西安坤。因为吴三桂位高权重,清廷听信了他的一面之词。康熙三年(1664),朝廷同意吴三桂领兵三万征剿水西。面对吴三桂的疯狂进攻,安坤率领水西彝族人民奋起反抗,先是几次大败吴军并将他围困在今天纳雍县的六圭河一带长达一月之久,后因水西彝族统兵大将岔戛哪投靠吴军并领兵解了吴三桂之围,吴三桂大败水西彝兵并将安坤处死。安坤被杀八年后吴三桂开始了武装叛乱,一度攻占了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等地。清廷派贝子章京率30万大军平叛。在平叛战争中,几年前被迫逃到乌蒙山区避难的安坤夫人禄天香回到水西彝区,发动水西彝族人民组织义军协助朝廷平叛,为清廷平定吴三桂之乱立下大功。为表彰其功绩,清廷封禄天香为“柔远夫人”,正式为被吴三桂冤杀的安坤平反昭雪并任命其子安胜祖继任水西宣慰使。

妥阿哲家族的历史及安坤与吴三桂之战的故事,《西南彝志》《吴王剿水西》等彝文古籍中有较为详尽的记载,但这些彝文古籍的作者都是偏居山乡的彝族民间知识分子且汉文水平不高,导致他们的著作也就少了准确性与系统性。李光平的《水西往事》是在综合了彝汉文史书记载的基础上写成的,既有真实系统的历史事实,又有意境优美的艺术品味,读后让人经久难忘。

在我国文学史上,用长篇小说的形式反映真实历史故事的作品不少,但以长篇叙事诗形式反映真实历史事实的作品却少而又少。虽然藏族民间史诗中有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苗族民间史诗中有长篇史诗《亚鲁王》,彝族史诗中有《俄索折怒王》等,但这些史诗都是以民间文学形式进行流传而非文人作家直接创作的作品,他们反映的都是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而不是完全真实的历史人物。李光平的《水西往事》不仅依据真实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创作,且篇幅长达4500余行,一首诗就成了一部书,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水西往事》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在叙事中抒情,在抒情中叙事,既有诗的优美意境,又有史的真实完整,而且整部长诗的故事婉转曲折,引人入胜,有一气呵成、一脉贯通之感。书中所写的安坤、吴三桂、禄天香、岔嘎哪等主要历史人物,个个形象鲜明且性格突出,读者既可将这部作品作为诗歌来欣赏,也可作为小说来阅读,还可作为史书去领悟,我认为这就是该书最大的亮点。据我了解,李光平迄今为止已通过省内外出版社出版各类著作20余部,特别是他2017年退休后又出版了各类著作四部,这是很不容易的。我深深地为他这种退而不休、发挥余热的精神所感动,衷心祝愿他还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5041-B4-2.jpg

《水西往事》

李光平 著

贵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