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56期 本期3651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27

推动煤化工产业向“精”“深”迈进


——我省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摘登


为做好“富矿精开”顶层设计,更好地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取得新突破,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先后赴六盘水市、毕节市和黔南州对我省近年来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通过全面掌握情况、综合分析研究、进行专家咨询,调研组建议,推动我省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发〔2022〕2号文件和全省“富矿精开”推进大会的部署安排,坚持把发展煤化工产业作为建设面向全国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的战略性产业来抓,作为我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产业来抓。


我省煤化工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把发展煤化工产业作为煤炭“富矿精开”的战略重点来抓,明确了新的发展布局和发展路径。制定印发了《贵州省建设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规划(2022-2030)》,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煤化工产业的目标、布局、重点和要求。编制了六盘水市、毕节市煤化工产业“一图三清单”,明确在六盘水市打造煤焦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在毕节市打造磷煤化工和煤气化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打造合成氨下游产业链、甲醇基精细化工产业链、煤焦化下游延伸产业链、煤制乙二醇后加工产业链、副产氢能产业链五条产业链。

(二)新引进一批战略性、引领性强的“链主”企业,加快了煤化工产业集群化和园区化发展。引进青山、华友、华峰集团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落户织金。六盘水市引进美锦六枝煤—焦—氢等6个煤化工项目。瓮安引进骐信煤炭深加工及综合利用项目。

(三)着力构建全产业链,现代煤化工产业建设实现新突破。全省煤化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六盘水、毕节、黔南等市州,已经形成煤焦化、煤气(制)合成氨等传统煤化工产业体系。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四)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煤化工产业迈上了高端化发展新阶段。煤化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装备创新、产品创新取得新成效。如:天福化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生产二甲基甲酰胺(简称DMF);蕙黔新材料利用黔希化工富余合成气生产碳酸二甲酯,是国内唯一自主实现气相羟基化法生产碳酸二甲酯的企业。

(五)坚持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改造,煤化工产业绿色化发展实现新提升。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煤化工企业总综合能源消耗量比2022年下降5.3%,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2年下降12.2%。美锦六枝建成10万吨/年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


促进我省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省级统筹,加大力度建设千亿级煤化工产业。一是进一步加强建设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全省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煤化工产业列入“十五五”经济发展千亿级产业规划。二是统筹做好煤炭资源保障。研究制定关于煤炭分类出让的规定,建立电煤和化工用煤统筹保障机制。全面清理现有矿权,推进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统筹资金支持和人才保障。成立煤化工产业发展子基金,重点支持煤化工链主企业发展和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煤化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煤化工人才培养体系。四是统筹做好物流、电力供应及服务保障。在煤化工园区建立铁路专线、物流平台和仓储中心。建立供电保障会商机制,加快供电设备设施改造升级,解决用电配网瓶颈。

(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和多元化发展。一是培育研发创新平台。出台支持煤化工技术创新升级的政策措施,利用中科院、中国科大等定点帮扶单位资源,支持相关企业建设省级煤焦化重点实验室和煤焦油精深加工、碳基材料、苯基材料研发应用平台,推动有技术支撑的企业向下游延伸开发高端产品。二是强化创新技术成果转化。设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金,强化科技成果评估和认证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聚焦大型高效煤气化、新一代高效甲醇制烯烃等技术装备及关键原材料、零部件,推动关键技术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产业化应用。三是加强重点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高性能复合新型催化剂、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一步法制低碳醇醚等技术创新,实现煤制芳烃的产业化突破,支持煤基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氢能产业、循环经济等产业领域项目和微反应技术、电子化学品、工业催化技术、聚烯烃技术等技术领域项目创新,鼓励支持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循环(IGFC)、碳捕集与封存利用(CCS、CCUS)等研究攻关。

(三)加快健全煤化工产业生态,提升集群化和园区化发展水平。一是争取国家支持在贵州布局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议省有关部门加大向上对接力度,将六盘水、毕节建设成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二是狠抓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全省资源推进贵州毕节相关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建设,努力争取中石化织金PGA(聚乙醇酸)项目落地建设。三是围绕链主型企业“一图三清单”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在六枝园区打造“煤—焦—化—电”一体化产业集聚区和氢能产业示范基地;在水城园区打造LNG能源保障基地;在盘南园区打造“煤焦油—煤沥青—针状焦—负极材料”产业集聚区;在盘北园区打造“粗苯—己二酸—尼龙66切片”集聚区;在黔西化工园区打造乙二醇后加工产业集聚区;在织金化工园区构建PGA产业集聚区。四是强化煤化工园区配套建设。对已获省级认定和培育新建的化工园区,修建完善标准厂房、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全设施建设。

(四)大力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水平,促进煤化工产业低碳化和绿色化。一是提高煤矸石综合利用水平。参照磷石膏综合利用政策,制定出台全面支持煤矸石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二是深入实施煤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因地制宜推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共伴生资源共采等绿色低碳开采技术,加快煤化工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三是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尽快研究制定我省煤矸石等工业固废填沟造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和煤矸石堆场生态修复地方标准,以及支持煤矸石生态恢复治理的配套政策。四是推动二氧化碳封存利用。积极研发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技术,开展二氧化碳储存减排等技术应用示范。

(五)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推进煤化工产业的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一是深入实施智能化制造示范行动。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的机遇,推进煤化工企业装备和设备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开展生产装置、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和改造。推动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以及智慧化工园区标准体系应用,推广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和智慧物流,实现煤化工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全链条的智能化。鼓励企业参与智能制造诊断,申报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省级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二是推动产业耦合发展。加快推动现代煤化工与化工原材料和高端化学品产业高效融合,推进煤化工与磷化工耦合的聚磷酸铵、高档硝基复合肥等产品,煤化工与氟化工耦合的有机氟、含氨氟盐、制冷剂、氟橡胶材料、氟塑料材料等产品,煤化工与纺织工业耦合发展的氨纶、腈纶、涤纶纤维等产品的规模化研发生产。三是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煤化工产业向“产品+服务”的模式转型,促进服务业融入到制造业的采购、生产、分销等环节,提供高效、精准的供应链服务。


5038-4-2.jpg

为做好 “富矿精开”顶层设计,毕节市抢抓省级重点支持毕节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机遇,结合各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谋划市、县工业主导产业,为承接产业转移下好先手棋,助力贵州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图为黔西化工园区一角。


 图片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