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629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0

点读明巡按贵州御史周廷用《圣泉记》并序


□文/图  宋晓勇


友人贵阳改哥上周游凯里“香炉山”了解到,明正统、正德年间,当地苗族同胞三次较大的起义皆聚兵于香炉之上以拒官军,该山遂频繁见诸《明实录》之记载,历次战事之惨烈,固有不忍书者。嗣阅《凯里市志》(以下简称《凯志》),知香炉之上明清摩崖碑碣甚夥,以《凯志》所载正德十一年周廷用《平香炉山苗碑记》询之改哥,伊转以查出完整碑文问计于予。《凯志》记该处摩崖“因年旧风化,已毁。”

周廷用,字子贤,华容人(今岳阳市下辖县),进士,明万历间抚黔郭子章《黔记》有传。其在黔事功正以平香炉苗乱为最,传文略载其《平香炉山苗碑记》四百余言,盖舍其序文颠末而录其赞赋也。廷用并有《八厓文集》传世。

《凯志》记廷用为黔抚,噫,今人修志核诸志乘者盖寡,轻忽应事者实繁有徒。《黔记》卷二十八《总督抚按藩臬表》载,廷用于正德十一年至十四年巡按贵州,其传文亦有“由宣城知县拜御史,出按贵州”之句。巡按者,明官也,“巡按监察御史”之省称也。《黔记》云:“巡按贵州监察御史一员,驻省城,行巡各属。”实为明廷派出监察地方的钦差御史,率三年而代,间有连按者。

继查《八厓文集》,四库存目注其全璧为十三卷,今存世残本仅二、四、九卷而已。其卷九所收九篇记类之文固无《平香炉山苗碑记》之篇,乃有《圣泉记》之文灿然与目谋。浏览一过,所记惟会城西五里圣泉与文辞之契合若符节焉。

嘉靖间刑部尚书顾璘盛赞周廷用曰:“子贤,才禀超融,文峰迅湧,博涉强记,培滋词本,故援笔长赋,灿然成章。”今品则其文,辞近旨远,知顾璘之赞洵不虚也。

取文中三名官员履宦黔省之交集,《圣泉记》作文时间当在正德十一年至十四年二月之间。以《平香炉山苗碑记》参之,其作于正德十二年春容或有焉,盖以去岁十一月廿八日清平之乱奏捷,与事者皆策勋论功,加官晋爵有差,清平无事,正宜悠游泉石。虽于撰文月日难以确考,然该文仍以成于正德年间为寓目所见最早游记圣泉之文。

明清以降,游记贵筑城西圣泉之文不知凡几,独廷用之记至今不见于黔省载籍。因于嘉靖《贵州通志》录出廷用《平香炉山苗碑记》全文贻改哥,旋肆力于周记之点读,用是存乡邦文献。爰缀数言,亦以志有心栽花无心插柳之雅趣云,时岁在甲辰仲秋廿六日。


《圣泉记》

明巡按贵州监察御史 周廷用


周子按贵阳①,闻城西五里有泉一泓,名曰“圣泉”。潨潨盛流,人伺之出而缩,缩而复出,若兹灵异,故曰“圣泉”。

今年春正月,镇守李公②召往观焉。登高而望,诸山起伏,环拱呀然,突然。越数丘,负岗垄而起,乃得异处,泉所出也。

佇立而视,泉之下有甃石,上有石阑干,有亭。亭之上有屋,有楹,有小亭,又有僧以居。屋外有山,有池,有田。山之上有筠,有松,有桧,有栢,有柽、槠,有棕,有橡、栗,有梗,有楠。池之中有菱有藕,有蒲,有苹蘩,有芡,有藻荇。田则浚塍齐治,若将耕莳焉。

周子问曰:“谁所为也?”镇守公曰:“曩时鞠为莽楚③,予与前巡按周君实夫④往游,因爱之,命尔工人,?尔畚挶,刜尔涂茨,甃泉下以石,覆泉上以亭,憩观泉者以屋、以亭,居守泉者以楹、以田。山之树,池之花草,皆予所封殖,为兹泉观也。⑤”

周子喜而叹曰:“泉之幸也夫,泉之幸也夫。”昔柳子记钴鉧小丘⑥,以丘生澧、鎬、鄠、杜,贵游争买,盖不幸丘生僻壤也⑦。予又闻中州南有甘泉,西有温泉,过而饮者、濯者货焉,浣焉,泉斯渎矣。渎则名弗藏⑧,弗藏,非泉幸也。是故泉生于地,天所钟也,时而出之应乎天也。应而不爽,类乎圣也。产于遐方,泽及远也。君子修之,惠斯大也。憸人⑨污之,名斯下也。

《易》曰:“井冽寒泉食。”《诗》曰:“泌之洋洋,可以乐饥。”《传》曰:“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观者当自爱,及泉可焉。


注释:

①周子按贵阳:周子,周廷用自称,下同,不复赘。按贵阳:巡按贵州监察御史之简笔。《黔记》云:“巡按贵州监察御史一员,驻省城(笔者注:指贵阳城)。”故巡按贵州监察御史亦可简笔为“按贵阳”。

②镇守李公:按明官制,“镇守”可以是“镇守××总兵官”的省称,于贵州为“镇守贵州兼提督平清等卫地方总兵官”。也可以是“镇守××太监”的省称,于贵州为“镇守贵州太监”。

今按:此文为周廷用正德十一年至十四年巡按贵州期间所作,此期间“镇守贵州兼提督平清等卫地方总兵官”为江南人李昂。然《明武宗实录》于正德十年冬十月有以太监李镇代太监史泰镇贵州的记载,至正德十四年二月“镇守贵州太监李镇调湖广”,是太监李镇以正德十年至十四年镇守贵州甚明。此处殊难对以上镇守二“李公”作取舍。

继阅嘉靖《贵州通志》卷十二所载廷用《平香炉山苗碑记》,廷用巡按贵州正以正德十一年丙子春清平(今凯里地方明属清平卫、县)苗乱之故也。以平乱难于人,与廷用同时新授职遣发贵州者盖犹有二人——巡抚贵州右都御史邹文盛,镇守贵州太监李镇。《碑记》在转述明武宗遣赴贵州平乱的人事安排时称李镇为“镇守内官太监”,称李昂则为“总兵官”。《平香炉山苗碑记》及《圣泉记》皆廷用手笔,故取此处“镇守李公”为时任镇守贵州太监李镇,斯亦明廷战时以太监监军之一例也。

《明史》卷一百九十七《席书传》载,此太监李镇于正德末因假借进贡及御盐之名敛财至十余万,被时任巡抚湖广右副都御史席书弹劾。

③曩时鞠为莽楚:曩时—此前,以前。鞠为莽楚—杂草塞道,荒芜貌。

④巡按周君实夫:郭子章《黔记》载,周文光,字实夫,金华人,正德十年巡按贵州,以平都匀苗升俸一级,十一年周廷用代之。

⑤此句内容可为圣泉景观历代修复沿革变化情况作参考,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⑥昔柳子记钴鉧小丘:柳子:柳宗元,钴鉧小丘:钴鉧小丘系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所作“永州八记”中的《钴鉧潭西小丘记》篇,按柳文所记,此小丘在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处。

⑦以丘生澧、鎬、鄠、杜,贵游争买,盖不幸丘生僻壤也:此句为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原文原意。澧、鎬、鄠、杜皆古时历代都城附近繁华之地。本句意为:僻处在钴鉧潭西边的那座景色怡人的小丘,若处在类似澧、鎬、鄠、杜这样繁华的地方,那么喜欢游山玩水的人们一定争相出高价购买,不幸的是,这处小丘处在永州这样荒僻的地方,连路过的渔人、农夫都鄙夷它。据柳文,那处小丘标价出售却无人问津,柳宗元仅以四百文钱低价购得。

⑧藏:隐匿,遮掩,藏掩。

⑨憸人:小人,奸佞之人。



5016-3-2.jpg

位于贵阳市云岩区黔灵镇三桥村的明代古迹——圣泉


5016-3-3.jpg

《圣泉记》部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