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0期 本期3618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31

打造“共享菜园” 留住浓浓“乡愁”


——凯里市政协“社区协商”助力易地搬迁安置区群众收获幸福感


陈  鹏   本报通讯员  潘期武


高楼林立的城市边角,精致有序地分割出一块块菜地。站在高处俯瞰,这些菜地大小均等,耕作其间的居民喜笑颜开,各式蔬菜、瓜果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一场“社区协商”助力易地搬迁安置区群众达成开发“共享菜园”、共同整治小区周边环境卫生共识,最终形成“共享菜园”管理公约协商成果,收获家门口幸福感的生动故事。

“居民乱丢乱倒垃圾的生活习惯一时无法转变,小区卫生管理、周边环境卫生差;部分居民在小区道路和绿化带周边随意开垦耕种,耕种时滥施未腐化的农家肥,导致臭气熏天……”一段时间来,想起自己所管辖社区遇到的这些困难和问题,凯里市政协委员、白午街道组织委员王会杰就深感苦恼。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环境卫生“脏、乱、差”难题怎么破解?成了她心心念念的关切。

“王委员,社区管理遇到难处了?‘社区协商’是协商议事的‘小平台’,凝聚着基层社会治理的‘大合力’,正好活学活用嘛!”得知这一情况后,市政协第一时间与王会杰取得联系,并迅速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社区协商”为易地搬迁安置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凯里市白午易地搬迁安置点于2013年批准实施建设,2016年12月开始交付使用,占地面积130余亩,共有房屋25栋、1585套房,安置了来自黔东南州16个县(市)145个乡镇640个村的搬迁群众。通过走访调研,市政协了解到:从大山来到城市,不少群众在感党恩、日子越过越红火之际,“乡愁”犹在,想在城边有块菜地种菜的愿望也愈发强烈。于是,在小区道路和绿化带附近随意开垦耕种,小区周边乱挖土乱种菜、乱丢乱倒垃圾等现象随即出现。

易地搬迁是好政策,人民群众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如何让社区周边环境得到彻底整治、聚焦群众所想所需留住“乡愁”?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到“搬迁居民热切期望在城市有一块菜地”的强烈意愿后,市政协迅速组织召开相关会议进行研究,为确定“社区协商”议题提供了精准依据……

今年6月,一场以“共享菜园”使用和管理为主题的“社区协商”会在白午街道振兴社区如期举行,部分市政协委员、白午街道城管办、振兴社区“两委”及党员群众代表30余人就如何使用、管理和维护“共享菜园”共商常态管理、长效维护之策。大家围绕“共享菜园”的使用权限、管理维护、责任追究等具体情况开展讨论,最终协商达成“菜园只能一户认领一块,通过报名抽签方式进行,菜园统一划定,不能转让他人、不得撂荒、不得种植违反法律法规或影响环境的植物、不能私自改建”等共识,并形成了《白午街道振兴社区“共享菜园”管理公约》协商成果,为“共享菜园”管护提供治理依据。

协商有温度,落实有速度。根据最终协商成果,凯里市相关部门协调社区,根据安置点周边环境和“征而未用”空地情况,在通往社区门口的公共道路两旁闲置砂石空地开辟出菜地供居民种植。通过清除小区道路周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填土铺平、拉直规整等方式,用废旧砖头铺设隔离小埂划分地块,首期300余米路段共划分出125块小地块作为菜园,依次编号,开垦出精致有序的“共享菜园”种植区。

“第一期125块菜地已全部认领完毕,居民均是正常种植使用,而且种植的应季蔬菜基本能满足一家所需。菜地既满足了搬迁居民的种地情结,又美化了社区公共环境,促进了社区邻里和谐,也为安置点增添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说起开展“社区协商”后的成效,一同参与协商的市政协委员陶大奎喜不自胜。他说,第二期192块菜地目前也全部认领完毕……

“‘社区协商’是推动协商在一线、凝心聚力在一线、服务社会治理在一线的行动体现。”谈及“社区协商”工作,市政协主席王凤贵说,下一步,市政协将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切实把群众的事放到心坎上,把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暖心举措落到实处,不断把“社区协商”工作引向深入,不断提升城市社区和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