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娜委员:
“四度”并进,诠释“双向奔赴”的初心使命
□本报记者 潘 建
经年累月、执着坚定,在奋斗中书写育人华章,这是每一位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的写照;笃定坚毅、孜孜不倦,在建言中助推发展蓝图变为现实,这是每一位担当尽责的真情委员的写照。省政协委员、民进贵州省基础教育委员会分会副主任、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贵阳分校校长梁丹娜就是这样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和政协委员。
站位思想高度,在深耘育人中守心如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民主党派成员,梁丹娜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素质教育“五育并举”,做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在从事教育事业的30年间,梁丹娜始终坚守教育初心,秉承教育情怀,深耕教坛、躬耕不辍,多次主持或参与完成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内期刊发表;曾荣获贵州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贵州省小学语文教师首届技能大赛一等奖……硕果累累、殊荣颇丰正是来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初心。
锤炼履职深度,在参政议政中恪尽职守
人民政协为人民。作为省政协委员,梁丹娜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党派界别优势,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认知视觉、实践动能,注重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既深耕杏坛,又广建良言,积极服务于贵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梁丹娜深知政协委员不仅是荣誉,更是使命与担当。在政协会议上,她总是积极发言,以生动的语言、详实的数据、深刻的见解,赢得与会委员的广泛认同。她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围绕教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民意,提出的提案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前瞻性又具可操作性。针对农村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同时,她还领题开展了《关于加强我市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关注学生与家长心理健康》的课题调研,参与了民进省委《贵州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等课题的调研,所写的提案和提出的建议都得到了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可,展现了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温情,更诠释了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保持工作温度,在教育教学中其志不移
做有温度的教师方能行有温度的教育。梁丹娜始终把“教育温度”作为标准之一检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作为校长,她坚持“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教师的幸福教育”和“学生的幸福课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多元课程体系和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宽松快乐的成长环境。作为教师,她始终深耕细作,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精细研究每一主题,注重创新引领,强化教育实践,加强校本研究,不仅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更为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梁丹娜把每一名学生都视为己出,将对待自己孩子的严与爱普洒在每一名孩子的身上,呕心沥血、言传身教、不偏不倚,以勤为墨、以爱为笔、以德为先,倾情倾力服务于教育一线、坚守教育前端,彰显大爱与温情。
扩展视角维度,在交流合作中传递能量
兼收并蓄方可通达四方。梁丹娜除了在教育领域和政协舞台上发光发热外,还利用空闲时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正能量。她深知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认为教育应该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只有加强跨界合作,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因此,她经常组织学校师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引进社会资源,倡导跨界融合,推动教育与其他领域的交流,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之际,梁丹娜对祖国强盛倍感自豪,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无限的期待。她认为,人民政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它不仅是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更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接下来,她将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创新方法、提高实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社情民情、反映民情民意,集智聚力、组团服务,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到政协事业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