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58期 本期3610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7

弘扬家风 传承使命


——读《百年家国情:百名开国元勋及革命先烈后人忆先辈》


□汪  恒


“李大钊去世。几天后有记者来到他家,看到他家里除了身患重病的夫人、年幼的子女,仅有一些书和一元钱生活费。”李大钊之孙李建生说,作为李大钊的后代,就是要扎扎实实地为党的事业工作,不去计较个人方面的利益。翻开《百年家国情:百名开国元勋及革命先烈后人忆先辈》这本书,近距离感受艰苦岁月和光辉历程,你将会被革命精神和爱党爱国的力量所激励,坚定不移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本书收录周恩来侄女周秉德、陈毅之子陈昊苏等四十余位开国元勋、将帅后人专访文章,讲述这些后人记忆中的开国先辈,展现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的精神风范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如“周恩来侄女周秉德:不忘总理初心,至今仍住单位宿舍楼”“陈毅之子陈昊苏:诗词串起父亲的一生”等,一篇篇生动专访,共话百年沧桑,讲述家国故事,弘扬优良家风,传承初心使命。

徐特立早年积极办学,腾住房做校舍,添置桌椅,且不拿薪水。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在大批共产党人被捕杀的情况下,徐老毅然加入共产党。参加长征时,徐老已57岁高龄,但丝毫不拖队伍后腿……徐老的高风亮节对孙女徐禹强的触动很大。小时候她因病在学校被区别对待,吃了一顿大米饭却被祖父狠狠地批评。“我不敢作声,哭得很伤心。”但是与祖父相处的日子,是她人生中最温馨美好的回忆。

说起开国上将陈再道,陈毅元帅曾对“再道之勇”赞不绝口,毛泽东也多次表扬其“是一员战将”“打仗很勇敢”“真不简单”。谈到父亲时,陈再道的女儿陈江平的眼中依然掩不住崇敬的光芒。陈江平讲述了陈再道骁勇善战的故事,还强调他是一个爱兵如子的人,对战士比对家人还好。陈再道将军曾说:“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士们,任何私心都是可耻的。”陈再道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学校和工作中,他从来不让自己的孩子享受特殊待遇,要求他们和普通人一样。

1941年,毛泽东为吕正操领导创建的冀中抗日根据地题词:“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谈到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吕正操之子吕彤羽说,父亲鼓励他一心一意搞技术工作。曾经有院领导找他谈话,建议他去其他所当所长。父亲说:“人,不在当多大官,最要紧的是给国家做多少事。在历史上站得住脚的是为国家和人民所做的贡献,而不是个人能当多大官。”吕彤羽听了父亲的话,婉拒了领导的建议。

“美其食、仁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新中国开国上将萧克和夫人蹇先佛就是这样的人。“家中危房重修,萧克不让多建一平米、多用一分钱。”他们的家风和为人一样朴实无华,自然而然地传承给了萧星华和他的孩子们。这样的家风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说往事、忆亲人、讲奉献,百名开国元勋及革命先烈后人饱含深情回忆先辈传奇经历,让广大读者能从另一个侧面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时代变迁,每一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能不尽相同,但主流是不变的,那就是将个人的生命融入伟大的事业、汇入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让我们重温这些感人篇章,坚定信念,勇于奉献,为祖国繁荣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4997-3-2.jpg

《百年家国情:百名开国元勋及革命先烈后人忆先辈》

红船编辑部  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