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 】 信息来源:姬廷龙 发布时间:2024-10-10 关闭当前页

“让端节过出文化味、过出民族特色味”


——黔南州政协和三都自治县政协联动开展“院坝协商”侧记


□本报通讯员  姬廷龙


“端节习俗是水族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传统文化,要把端节传统习俗传承好、发展好,让水族端节过出文化味、过出民族特色味。”三都自治县水家学会会长潘永行说。

日前,一场由黔南州政协、三都自治县政协联动开展,以“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高质量过好水族端节”为主题的“院坝协商”会在三都自治县中和镇红星村召开。会上,黔南州政协领导,部分州、县政协委员及州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三都自治县政协、中和镇负责人及红星村群众代表30余人围坐一堂,共商良策,共谋实招。

水族端节又称“瓜节”,是水族传统节日中历史悠久、特色浓重、范围最广、人数最多、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节日,是水族群众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因分批分期过节,节日从头至尾长达49天,被称为“世界最长的年节”,同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三都自治县围绕丰富传统节日(端节)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水族文化瑰宝,弘扬民族文化,致力于“端马”发展模式,发展赛马产业,推动民族节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以节促旅、以旅兴文。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有所作为、有大作为的关键所在。今年以来,三都自治县政协持续深化拓展“请你来商量”内涵外延,推动“院坝协商”“社区协商”“园区协商”三驾马车共同发力,用好用活州政协“五联五促”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共促发展。

此次州、县政协联动协商就是运用联动机制,聚焦中心大局、发挥优势、助力助推的一个缩影。

今年初,黔南州政协、三都自治县政协就明确把“移风易俗”列入年度联动协商计划,三都自治县政协专门成立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深入镇、村走访调研20余次,广泛听取群众心声,为高质量开好协商会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趁端节寨中父老乡亲返乡机会,增设娱乐活动,召开座谈会,商讨奖学助学、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大计。”中和镇红星村党总支部书记潘必巧率先发言。

“要响应党委和政府打造‘贵州村马’品牌的号召,积极参与养马、驯马、赛马,加快发展马产业。”县政协委员潘承建建议。

……

协商现场,大家踊跃发言,活跃的协商议事氛围引来周边群众的围观,有的还主动参与到这场凝聚共识的协商议事中来。

“我们将着力把民族节会变成节会经济,将水族刺绣、雕刻、染织等技艺与水书文字深度融合,开发文创产品,借助端节、卯节、吃新节等民族节庆活动,进行活态展示和体验。”县民宗局如是回应。

通过充分协商讨论,大家达成共识:要积极引导群众,把端节打造成文旅融合的品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范、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标杆、提升水族群众精神风貌的引领,让端节过出文化味、晒出特色、形成品牌。

“高质量过好水族端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展现水族群众良好形象的需要,也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州政协主席瓦标龙强调,要定义好端节的内涵和外延、把握好端节的基本原则、选择好端节的组织方式、确定好端节的目标方向,让端节系列活动成为群众喜爱和积极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提升游客参与水族端节的体验感,吸引更多国内外、省内外游客到三都观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