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8期 本期3605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09

百花湖畔英雄无名山河不忘


□赵修朝


在贵阳的风景名胜区百花湖,满目碧波翠岛,使人目不暇接;处处欢声笑语,令人闻之赏心。湖边、林下、码头、船上,男女老幼,怡然自乐。待走出景区大门前行数十米,右转循山脚通道再行百米左右,便进入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观山湖区烈士陵园。在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凭吊长眠此地的32位革命先烈的英灵,了解一下他们为祖国解放而浴血疆场,为巩固贵州新生的人民政权而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一定会激发后人领悟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所获得的幸福生活,与革命先烈们昔日所做奉献的内在历史渊源。 

观山湖区烈士陵园所在地,是朱昌镇的金钟村,小地名叫云盘坡,一边靠近波光熠熠的百花湖,一边是平坦的百花大道。坡上苍松荫翳,松涛迎风低吟,为陵园平添几分肃穆气氛。陵园坐西南朝向东北,前后坡建设格局和墓碑款式不同。后部坡顶上20几方墓碑平置于地面,碑面上镌刻着烈士的姓名,前部那14方墓碑垂直镶嵌在纪念碑后面的一道坡壁上面,碑面上没有烈士姓名,清一色镌刻着“革命烈士之墓”字样。这种“一园两制”模式,缘于陵园的两次建成,其前身是1993年兴建的朱昌革命烈士陵园,2016年扩建升级为观山湖区烈士陵园。欲知这陵园的前世今生,须回眸一下贵阳解放初期的历史背景和一些相关事件。

1949年年底,是开辟贵州省历史新纪元的辉煌岁月。据当时的《新黔日报》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前卫任务的某团11月2日沿沅江上游清水河,从湘西进入贵州,11月5日解放了天柱县城……13日下午进驻龙里。14日上午,“敌丢下贵阳,逃得无影无踪”。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于当晚在市民的欢呼声中进入贵阳市区,马不停蹄地追击逃敌。11月15日,人民解放军“兵不血刃解放贵阳”,接下来陆续解放了安顺、独山、遵义等大小城市40多个。11月23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1月24日,贵筑县人民政府成立;12月2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贵州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些个“历史上的今天”,将永远彪炳史册。

然而,当时省城贵阳面临的形势,正如贵州省省长杨勇在贵州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所讲:“反动派虽然失败了,并没有死心,而且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布置特务匪徒的捣乱。”贵阳的和平解放,幸免许多战争灾难,减少了战争破坏,但敌军未受到严厉惩罚,仍有一些国军残余官兵潜伏于贵阳市郊,敌人逃离之前释放惯匪、小偷8000余人,各种反动势力互相勾结,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反攻破坏,而解放军主力部队已挺进四川,保卫贵阳的兵力相对薄弱,贵阳市郊一时间土匪猖獗。面对这样的省情市情,贵州省委书记苏振华在干部会上及时部署:“剿灭残余敌人,安定社会秩序,这是当前的最大问题。”

贵筑县朱昌乡地处贵阳西北郊,距离市中心20多公里,处于贵阳与清镇的交界地带,是贵阳的西北大门。贵阳刚解放时,原朱昌乡伪乡长黄俊明勾结土匪头子曹绍华、杨江、麻幺弟等人,纠集千余土匪在朱昌一带骚扰破坏,在朱昌及附近的鸡场、李家坟等地制造多起残杀解放军和革命人士的“惨案”,观山湖区烈士陵园这32位烈士,就是在剿灭这帮残匪的战斗中为国捐躯的。

1950年3月7日,解放军二野十七军四十九师工兵营的14位干部战士奉命到朱昌征粮,返回贵阳的途中,与盘踞在朱昌一带的大批土匪遭遇,他们进行了英勇抵抗,击毙击伤土匪百余人,终因敌我力量悬殊甚大,且地形不利,最后全部牺牲。组织上和金钟村群众一起,把烈士们的遗体就近安葬在金钟村的冲背冲。1984年朱昌乡在冲背冲修建砖厂,把烈士墓迁移到金钟村境内另一处高坡上。1993年朱昌镇利用这地方修建酒厂,乌当区民政局与朱昌镇、金钟村等单位和一些善心人士共同捐款,在金钟村云盘坡修建了朱昌革命烈士陵园。

陵园依地势建成前低后高两层平台,第一层为人们扫墓开展纪念活动的场地,第二层平台正中屹立一座5米多高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地面铺着粗糙的石板,四周围着一米高的护栏。当年10月,14位烈士的遗骨迁葬到纪念碑后面的山坡之内,16米宽的岩壁上分两列镶嵌着14方墓碑。据金钟村原党支部书记郭成学和原村主任黄以富两位老同志回忆,原来位于冲背冲的烈士墓前面分别竖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每个烈士的姓名、籍贯和职务。可惜那些木牌后来不知去向。到修建朱昌革命烈士陵园时,已无从确认14位烈士的个人信息,墓碑上只好一律写成“革命烈士之墓”,安息在朱昌革命烈士陵园的这14位先烈便成了“无名烈士”了。

在上述剿匪事件发生之前的1950年2月25日,解放军二野十七军四十九师炮兵营的部分战士和后勤人员计26人,奉命组成征粮工作队,从贵阳到朱昌乡窦官村和郝官村征粮。2月26日,征粮工作队留下5人继续开展工作,21人先行返回贵阳,他们须从今朱昌镇麦乃村与金华镇翁贡村之间的倒岩塘经过。现在的倒岩塘有些地段的悬岩已经挖平,山沟垫高成了道路,一点也不悬不险了。但从前的倒岩塘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夹成一道深沟,山沟里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靠近一条几米深的河流,非常难走,没有回旋余地,若遇意外情况,万难脱身。正因为地势如此险要,当年那些土匪便选择此处袭击解放军征粮工作队员。

土匪头目杨江于25日晚间得知征粮工作队次日将途经倒岩塘返回贵阳,纠集200多名土匪于26日一早埋伏在倒岩塘两侧。他故意放过征粮队的3个尖兵,制造“平安无事”的假象以迷惑征粮工作队员。杨江与匪徒们约定以草人为信号,待征粮工作队队员进入倒岩塘最险要路段,这个诡计多端的土匪头子突然把草人推倒,倒岩塘两侧匪徒群起向队员们发起突然袭击。队员们勇猛还击,子弹打完了就和土匪展开肉搏,一个个威猛如虎,视死如归。但由于众寡悬殊太大,而且有些队员属于非战斗人员,缺乏实战经验,18名勇士顽强地与土匪苦战两个多小时,最终粉身碎骨,热血流干,悲壮地捐躯在倒岩塘。18烈士所在部队和当地群众把他们的遗体葬埋在距离倒岩塘不远的原野鸭乡小箐村长潭坡半山腰上。1955年1月30日,当地党政军部门为18位烈士分别竖立了墓碑。据小箐村群众回忆,墓碑约有60厘米高,碑文是:“二野十七军四十九师炮兵营×××”。落款为:“〇〇六九部队”。

2013年,贵阳市在西南商贸城侧修筑宾阳大道,须从小箐村长潭坡烈士墓地经过,有关部门将18名烈士的遗骨暂厝于殡仪馆。2016年,观山湖区投资400多万元,对朱昌革命烈士陵园进行扩建改造,扩展了陵园规模,刷新了陵园设施,美化了原来的烈士墓,增建了“光荣征粮”和“英勇剿匪”两幅浮雕。纪念碑贴了大理石碑面,碑顶增建了镰刀和红星雕塑,纪念碑四周还增建了汉白玉栏杆,每根望柱顶部均有和平鸽雕饰。地面新铺了石板,新建了登山步道,改造拓宽了入园通道,全面充实提升了陵园内涵,将焕然一新的烈士陵园,升级更名为观山湖区烈士陵园。9月30日,倒岩塘18名烈士和牺牲在观山湖区其他地方的4位烈士的遗骸,被郑重迁葬于观山湖区烈士陵园坡顶。这些烈士墓分三行排列,大理石墓碑上镌着红五星和“×××烈士之墓”字样,落款为“中共观山湖区委员会  观山湖区人民政府”。至此,当年牺牲在倒岩塘的18位烈士,与之前迁葬于此处的14位烈士“会聚”于百花湖畔,静静地长眠于这一处肃穆的圣洁之地。

贵阳市和乌当区的史志显示,倒岩塘18烈士中有中共党员5人、候补党员2人,副班长2人、普通战士16人。其中,山东籍8人,河南籍4人,河北、山西、江苏籍各2人。他们只留下这么一点个人信息,另外那14位烈士连姓名、籍贯这样的基本信息也没有留下。然而,这32位当年以血肉之躯和赤胆忠心,在我贵阳西北郊今观山湖区朱昌镇故地,谱写过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壮歌的铁骨铮铮的好汉,却为贵阳人民留下了爱祖国、爱人民、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无价精神财富。70多年以来,每到清明节或“八一”建军节前后,便有一些教师、学生、解放军指战员、机关干部以及普通群众,自发来到曾经的小箐村长潭坡烈士墓地、金钟村冲背冲烈士墓地和后来的朱昌革命烈士陵园、观山湖区烈士陵园,敬献花圈、花篮、鲜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平常也会有一些单位在烈士墓前举行入党、入团宣誓仪式,或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先烈们的革命事迹和高尚精神,激励着一代代贵阳人奋力拼搏建设美好家园,并将继续给予人们以强大的精神支撑,鼓舞大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4992-3-5.jpg

观山湖区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