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6期 本期3584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7

促进医学毕业生服务乡村基层的思考


□张  迪   陈  婧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不断加强基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培养5674名定向医学生输入到乡村一线,平均每个乡镇达4.14人,两项数据均位居全国前列。已毕业的4470名定向医学生全部到乡镇卫生院报到履约,实现了100%履约服务、100%编制管理、100%落实待遇。约2970名定向医学生已完成3年住院医师培训回到乡镇卫生院服务,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基层群众的高度认可,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医学毕业生是建设健康乡村、服务乡村医疗的重要力量。促进医学毕业生服务乡村基层是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我省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医学毕业生服务乡村基层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农村群众就近就医。经过多年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我国加强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缓解了农村群众的医疗燃眉之急。但部分农村群众还是认为村级卫生所是“小病医不好,大病医不了”,往往舍近求远,到乡镇或县城甚至省城医院看病。而医学毕业生经过了专业学习、规范实习,掌握了全科、专科等医疗专业知识,在基层乡村卫生医疗单位工作时能够学有所用,可以提高农村卫生室综合服务水平、规范诊疗行为、强化农村疫情监测,预防和抵御农村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稳定、持续地为农村群众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有利于转变部分农村群众对疾病的诊疗观念,有效推动农村群众就近便捷就医。

有利于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医学毕业生在基层工作期间,能够更方便地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向村民普及健康知识,并通过其病症状况向患者传达健康的生活方式、保健方法以及常见疾病预防方法等,提升村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医学毕业生能够组织开展各项健康检查活动,定时开展健康检查、问诊活动等服务,及时发现并解决村民的健康问题;在了解村民健康及家庭状况的情况下,为困难群众申请国家医疗惠民保障服务,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乡村地区健康水平的提升。医学毕业生的加入可以向基层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注入新鲜活力,助力乡村医疗工作深入开展、精进服务,为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添加助力。

有利于破解医学生就业难和乡村医生困境。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指出,要组织引导法律、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对长期服务乡村的人员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按规定予以适当倾斜。推广医疗卫生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这些政策,让医学毕业生到基层乡村就业创业没有了后顾之虑,也促进医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与价值,将个人的就业及成长和服务健康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相联系起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促进医学毕业生愿意服务基层、踏实留在基层,不断充实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既能够缓解医学毕业生就业难,让他们有广大用武之地,又能够有序解决农村基层缺乏乡村医生的困境,逐步壮大我省乡村基层医卫事业,让农村群众从中受益。


二、进一步促进医学毕业生服务乡村基层的思考

医学毕业生“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是目前我省医学毕业生服务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瓶颈。为促进医学毕业生更好地服务乡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需要综合采取措施,包括提高基层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编制和养老保障、优化人事关系管理、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等,以此为乡村吸引和留住医学毕业生,同时促进医教协同推进,为基层培养更多合格医卫服务人员。

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医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一是加强思政、职业道德等教育力度。作为未来的医生,医学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学校应加强对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宣传,树立医学生对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医学毕业生赴边远乡村基层干事创业,强化基层就业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好医生”“乡村就业创业校友论坛”等活动,持续关注、广泛宣传赴基层就业优秀毕业生、优秀校友的典型事迹,吸引医学毕业生把目光投向基层一线。三是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强化校地协作。采取政府部门组织乡镇卫生院、乡村卫生室进校园,组织医学毕业生进乡镇、乡村卫生室等多种方式,拓展就业渠道,促进医学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助力医学毕业生就业基层。四是简化医学毕业生赴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的审批流程,做好工作期限及补偿代偿标准的审核和费用发放工作。

树立基层医卫人才联合培养理念,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医科院校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载体,搭建“校—乡—村”协同育人机制。村级卫生室为医学生提供调研、见习便利,乡镇卫生院为医学生提供调研、见习、实习便利,县级医院建立医学生见习、实习和全科医生培养机制,省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专家定期对实习医学生开展教学指导,实现跨地域、跨单位、多元化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联合培养。同时,医学生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调研、见习、实习期间,还要组织乡村医生现身说法,帮助医学生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创业基层的职业理念,激发医学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激情,先广度再深度,让广大医学生树立热爱乡村、建设乡村、服务乡村的理想信念。

建立科学合理机制,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有序流动。一是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人才一体化配置和管理,实行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的同时,针对村级卫生室有条件地实施医技人员的轮回制,提高乡村医疗卫生岗位吸引力。二是以县为单位每五年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的总量,向艰苦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倾斜,引导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方向。三是对在村级卫生室服务满一定年限、有继续深造意向的医学毕业生,出台政策鼓励医科院校优先或免试录取。四是县级人社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做好基层医学毕业生的服务工作,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了解解决医学毕业生的实际困难,助力其成长成才,更好服务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