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聚力“强工业” 奋力助推新型工业化
——贵阳市政协常委会议调研视察“全市工业项目谋划、工业投资推进完成情况”小记
□本报记者 陈 曦
“项目从规划到实施,建设进度非常快。”
“自取得施工许可证起,18个月内完成厂房主体及配套设施建设,24个月内就可以正式投产。”
“从拿地到办理好施工许可证,时间由原来的半年以上压缩到现在的3个月内。”
近年来,贵阳贵安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以及省委有关部署,坚持把“强工业”摆在突出位置,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工程”,全力推进“工业强市”,工业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作用明显,为“强省会”和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贵阳,这座西南城市,正以坚定步伐向工业强市目标迈进。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根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7月31日,贵阳市政协常委会议视察组走进贵阳高新区,对“全市工业项目谋划、工业投资推进完成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视察,围绕“强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协商建言。
在高新区黎阳国际航空发动机及飞机零部件产业化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只见高耸的塔吊忙碌地吊运着各种建筑材料,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项目主体建筑钢结构框架高高挺立,混凝土建筑基本实现封顶,正在进行热能中心和仓储检测中心桩基的施工。
“该项目占地面积60亩,总投资5.47亿元,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工程建设进度正按计划有序推进。”该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询问施工进度、了解项目情况、收集困难和问题,视察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与项目工作人员进行细致交流,大家都非常关心项目建设,也对工业发展有着殷切希望。
同样位于高新区的东汇精密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项目现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用于生产制造航空航天、医疗、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精密零件和配套部件。”项目负责人说。
视察结束后,市政协召集市工信、发改等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座谈,大家谈思路、讲问题、提建议,会场气氛热烈。根据视察情况,聚焦协商主题,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掰开揉碎”,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通过参加“强工业”相关专题调研,市政协委员王兵建议围绕核心产业强链补链、整合资源,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有机融合、深度耦合,进一步增强产业协作能力;帮助存量领头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拓展产业链,以全产业链为突破口,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滕晓君建议,充分发挥标房集聚产业作用,统筹考虑配套集中设置,尽量把上下游企业集中在一起,让一些有需求、前景好的小微企业入驻。“这样既能盘活标房存量,又能激发创业投资活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持续紧跟下半年拟开工项目,进一步提高服务精准度,主动靠前服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完成全年投资任务多作贡献。
这次调研视察活动不仅是对工业项目的一次实地考察,更是对“工业强市”战略的一次深度分析,将有力助推全市工业经济保持稳步增长。
“要紧紧围绕亩均总产值、总投资、工业增加值等关键指标谋划推进工业项目和工业投资,通过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房招商等招大引强,进一步盘活存量、拓展增量、提高质量、做大总量,同时要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基础设施要素保障,不断做优‘贵人服务’,让企业安心投资、放心经营、舒心发展。”市政协主席石邦林表示,将充分发挥政协优势,积极组织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开展“园区协商”,奋力为“强省会”和中国式现代化贵阳贵安实践作出政协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