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8期 本期3567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6

用诗歌注解人生经历


——读龙正舟诗集《豆腐上跳舞的乡愁》


□滕建猛


4954-3-2.jpg

《豆腐上跳舞的乡愁》

龙正舟  著

团结出版社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阅读和写作是教育教学基本的要求和必备的能力。阅读增长知识,写作提高认识;阅读滋养智慧,写作促进思考;阅读是教育的基石,写作是进步的阶梯。作为教师,我们要教育好学生,自己要在阅读和写作中自我修炼,让自己拥有扎实的学识,深厚的积淀和源源不断的活水。

如果读到以上这样的文字,你会发现一个教育者的情怀,也可以从文字背后的点点滴滴去窥见。2021年,龙正舟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一本诗集《豆腐上跳舞的乡愁》,加入了贵州省作家协会。趁着闲暇之际,我拿出这本诗集阅读起来。

《豆腐上跳舞的乡愁》共收录作者近六年来的诗歌作品一百六十余首,分为两部分:上篇《穿过地理的记述》,下篇《穿过心灵的悲悯》。龙正舟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始终保持着一名中华传统师者应有的严谨和谦和。无论写景抒情,还是状物言事,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拿捏有度。其文清新婉丽,其情真挚细腻,无不浸染着对家乡故土的深爱与依恋,对教书生活的思考与提取,以及对现实际遇的担忧与诘问。悲悯而不悲观,失望而不绝望,在悲悯中找寻人生的高点,在失望中拓展生命的宽度。

每一首诗,每一行文字都是跳动的音符,直击人的心灵深处。我们生活在松桃自治县一个名叫盘信镇的地方,属于腊尔山台地一个以苗族为主的乡镇。小镇很小,一转身就会遇见彼此熟悉的人,一条狭长的街道,五天一场的生活节奏,演绎着一个小镇的一日三餐。叮当作响的银饰,戴在头顶上的帕子,以及带着亲昵乡音的苗语,是一个民族最显著的标志。我们内心都有一种担心,这样的语言再过一些年月后,是否依然存在。或许,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一名乡村教师,在现实之中,除了处理好上课与下课之间的事情,并不愿意随波逐流,而是选择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选择独自一个人面对孤独,一字一句地书写诗句,以及其它体裁的文章。学校的大小活动,都在他笔下生出翅膀,飞向更远的地方。日积月累过后,经过时光的沉淀,便结成了果实。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哪怕是面对一棵枯萎的梨树,你也会触动内心的琴弦,有无数的话想说。《一棵枯了的梨树,长在大地的心中》写道:雨水溶化了它站立的沧桑/守望一所学校的前世今生/无数花开花落的英雄/那些年的青春/安静地听风轻轻的描述/一棵枯了的梨树/长在大地的心中/它见证了/泥沙俱下的过往/芸芸众生的骨头/三六九等/一朵朵花的微笑/满目青翠的故事/不顾一切去攀爬/去摘一朵云/无边无际的语言/休于诉说那些扎堆的盲者/今早我用字典查寻/校门口那棵枯了的梨树/有一种拒绝。向来让人心生温暖的校门口的那棵梨树,完成了他的使命,他是卫士,他是活着的一段历史。持续的暴雨如注,洗净了他的身躯,还有他一直干净的心。为什么诗人会对梨树情有独钟呢?因为梨树守望了一所学校的前世今生,见证了花开花落和春夏秋冬,百年树人是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 

亲近文字,让我的思想飞翔于一间教室的温暖,其实一路走来林林总总地乘着文字的翅膀,让梦想飞得更高更远。听说,生命的远方有着意想不到的奇迹与精彩,那些召唤你前行的文字在经历辛酸苦辣之后会积淀内心的强大。小小的校园同样是一个乾坤无限大的宇宙,它的周而复始让教育的光亮照耀着一群人的远行。一块小小的黑板就是一群人追求的梦想和前进的动力,他们中的大部分有一种超越世俗功利的幸福感。不断翻新的岁月,融入文字的里程,清风来袭,一切美好在阅读的世界里启迪。时不时有文字流淌,这是一种幸福。一首小诗飞来:时光深处会有一种温暖感动自己/已是桂花做梦的时节/盛开的姿势/像孩子们举起的小手/托着心愿/在一间教室/在一本书中/尽情地憧憬/远方。

读正舟的诗歌,有激昂,有平静;有悲愤,有欣喜;有冷淡,有温暖。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味道来,我把挤出来的时间充分用好,细细品味,从诗句里去想那些立体的画面,去想一个人和一群人的奋斗史,去想充满着荆棘与坎坷的人生路。如何让我们有限的时间变得更加有意义,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学生是学校的希望,教师是学校的灵魂。一所学校的前世今生,一间教室的长歌江湖,一群人的远方和未来。教育的意义是向阳而生,向美而生。而发现美,感受温暖的方法,便是给孩子们一双认识世界的眼睛,这双眼睛就是阅读和写作。徜徉在诗歌的阡陌中,正舟的诗集也是他自己人生经历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