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8期 本期3567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6

荐书


4954-3-3《现代化的中国选择.jpg

《现代化的中国选择》

作         者:李君如

出版单位:北京出版集团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走出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与重要价值,对于读懂国家梦想、赓续民族精神、感召时代使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的中国选择》是一部以“选择”为切入点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通俗理论读物,系统回答了“选择”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即选择的必要性、正确选择的基本要素及选择的评判标准,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怎样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现代化的中国选择”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本书一开篇就从国人熟知的“落后挨打”谈起,回顾了中国被动的现代化选择向主动的选择转化,以及现代化探索的曲折历程,即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次学西方的现代化尝试,再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思想文化界的三场中国现代化问题论战,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现代化的三次高潮和三种选择。这些历史节点,不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节点,更是中国人民在探索现代化道路上的勇敢尝试。由此,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中华民族为什么在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选择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4954-3-4《风范——他们用一.jpg

《风范——他们用一生写就的科学家精神》

主        编:刘峰松

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讲述中国21位杰出科学家人生故事的图书《风范——他们用一生写就的科学家精神》近日出版,书中包括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李振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中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开拓者李薰、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引领者王文采、中国第一位对青藏高原盐湖进行系统考察的柳大纲、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的俞鸿儒、研制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和水下机器人的蒋新松,以及马大猷、杨乐、邹承鲁、施雅风、夏培肃、刘嘉麒、任继周等众多两院院士。

日前在京举办的弘扬科学家精神座谈暨《风范——他们用一生写就的科学家精神》新书出版研讨会上,专家表示,这些科学家的精彩人生故事,不仅生动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也真实记录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艰辛历程。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需要在科学界乃至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本书出版,有助于更多读者了解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奋斗历程和精神风貌,激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家的敬仰。


4954-3-5.jpg

《将“芯”比心:“机”智过人了吗?》

作        者:周昌乐

出版单位:浙江大学出版社


阿尔法狗、ChatGPT、AGI系统,各种惊人眼球的人工智能成就不断刷新着人类对机器的认知。这些认知也引发了人们一再思考这样一个尖锐问题,即人类制造的智能机器系统是否会全面超过人类的智慧?这部读物便是面对这样的灵魂考问,从机器之“芯”与人类之“心”比较的角度,来为普通读者给出一种回应。

那么机器之芯与人类之心进行比较,到底孰智孰慧呢?这部读物经过全面系统地比较,将无奈地得出这样的感慨:AI(唉),“机”智终归超过不了人。须知,我们人类所拥有的情感能力、意识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绝非是基于逻辑计算的机器所能够拥有的!或者更加通俗地说,我们目前所有基于预先编程的智能系统不可能具备人类所拥有最高智慧境界的应变能力。或许只有未来的脑机混合智能途径,才是机器系统拥有应变能力的根本出路。

《将芯比心》这部读物正是从视觉感知、语言理解、容错思维、意识能力、话语表达、美感体验等多个方面,运用风趣的事例、生动的语言、深邃的哲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阐述机器智能之所以难以超越人类智慧的根本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