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81期 本期3554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读书的境界


□夏爱华


提起读书,网上一个“死活读不下去的排行榜”令人深思。排行榜上,《红楼梦》高居榜首,是读者们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不仅如此,这份榜单的前十名,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此外还有《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不幸”跻身前十名之列。

对此,我想说,在当今这个网络及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浅阅读、体验式阅读、快餐式阅读、图片式阅读、浏览式阅读等已成趋势,而古典名著却是需要用心慢慢读的。当一切都变得快捷无比时,唯有读书,是需要慢下来、静下去,才能深深感受到书之魅力的。

走进书店,大多数书柜、展台都被贴上了功利化的标签。迎面扑来的是各种成功法则、励志成才、职场宝典的书籍。这些“智慧之书”俨然成为了整个社会顶礼膜拜、争相竞读的“经典”。现实的社会,人心浮躁,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使精神世界更加空虚。读书,是心灵汲取营养的最好方式。而这样的精神营养,只能慢慢吸收。因为读书的同时,我们还要认真思考,即边阅读边思考。这样一来,读书就不可能像高速列车一样,瞬息往返,疾速到站。读书可以使精神世界丰盈无比,让内心的力量变得无比强大。读书可以拓宽人的心灵,使心胸变得博大,容得下全世界。读书可以使人变得坚韧,毅力顽强,具备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读书是为了拓宽视野,使心灵成长,使思想趋于成熟。

透过这样一个排行榜,我们既看到了一个缺乏耐心与纯粹阅读心态的浮躁现实,同样也体会到了缺失经典之后浅薄与粗鄙的可怕。一个社会对于经典持什么样的态度,往往彰显着这个社会人文水平的高下及文明发展的胸怀。因此,推崇经典阅读,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所需,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历史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一句话,读书的境界,取决于阅读者的心态以及阅读的深浅与档次。

什么是一个人读书的境界呢?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可以诠释:“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一个人读完一本好书之后,心胸广阔,仰观天地之大,宇宙都在你的眼里。那么,人生有什么是不能超越的?还能有什么不快乐的事呢?这就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古典名著是我们心中流淌的一种文化基因。如果你肯静下心去看,你会知道它始终在走,却从未走远。我们之所以觉得古典名著正在渐渐远离我们,其实来源于我们心灵的误区。古典名著其实一直存在,相伴着我们的人生道路。而我们,唯有静下心来,才能真正读懂它们。于红尘的喧嚣中,静静地读书,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我们才能进入天地与我同在、心灵自由飞翔的境地。

庄子曾这样说过:“水静尤明而旷精神,圣人之心静乎。”用一颗宁静、柔软而富于接纳的心,安静地阅读,我们才能以最佳状态接收到古典名著透过岁月传递出来的智慧与无穷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