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55期 本期3552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遵义礼仪街道的红色印记


□文/图  陈运洪


礼仪街道是遵义市新蒲新区(以下简称新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16年9月28日,辖2村9社区,5.7万人,面积34.28平方公里。唐属播州带水县,后为杨氏土司领地。相继属遵义县(市),红花岗区长征镇、礼仪镇,现为新区托管,自古为“城东门户”。

礼仪坝因盛产优质大米称“米泥坝”。坝中金钱山上曾建东绥寨(寨营)和金钱寺;1939年的“礼仪国民小学”设在金钱寺。2024年4月,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批复同意设立“中国工农红军新蒲新区礼仪红军小学”。

红一军团驻礼仪坝。1935年1月5日《关于我野战军迅速休整准备进入反攻命令》要求“一军团到遵义老蒲场、虾子场。”6日,一军团进入三渡关,先头部队到达礼仪坝。7日,军团司令部驻虾子场,8日,进驻青乘桥(今中桥),林彪和参谋长左权率警卫部队驻陈家塘刘守义家堂房办公。《遵义县志》载:“9日,政治部进驻礼仪坝。”政治部主任朱瑞、政治委员聂荣臻驻东绥寨办公。聂荣臻在湘江战役之后因脚伤感染化脓,一直坐担架随军长征,红军医院随政治部同行。朱德总司令10日电令:“一军团一师集结遵义东北新街,十五师驻老蒲场,司令部驻礼仪坝。”《红一方面军长征日志》(费侃如)载:“11日,一军团一师驻遵义新城休整,司令部仍驻礼仪坝。12日傍晚,林彪到达遵义。一军团司令部仍住礼仪坝。13日,司令部到达遵义。”《遵义县志》载:“后续部队驻清乘桥、上水庄、老蒲场、礼仪坝。”从13日起,中央红军相继从礼仪坝撤离。《长征日记》(肖锋)载:“15日,阴,晨七时出发,经老蒲场、严家湾、马老窝到遵义城宿营,行程三十里。”童小鹏《军中日记》把礼仪坝写成“鲤鱼坝”。18日,驻礼仪坝的红军全部离开向桐梓转移。

中央红军过礼仪坝。《新民村志》等载:当时村民颜永年、颜永德介绍,红军二进遵义,2月27日,红军长征经羊马台、落石垭,曾在新民水师坝、鱼塘河坝拆门板,搭浮桥过湘江进遵义。3月6日,红军撤离遵义城,曾在青坑、鱼塘搭浮桥过河,红军吃了老百姓的饭,曾丢铜钱在甄子下面。同时,红军还将土豪杨肇宣及国军师长李承章存放在境内的财物,一部分发给干人,一部分补给红军。红军小战士邓尤彪、贾春云受伤后留下来,其中,颜清云把邓尤彪认作干儿子,取名颜泽志,与李代华结婚,后任农协会主席,享受红军待遇,葬于颜村“山疙瘩”,2011年搬至播州区八里乡村公墓。贾春云与当地胡少文结婚,解放后病故。板山村张万才曾说:红军长征从此经过,现村委旁边“船槽基”埋有红军坟。

黔北苏区在礼仪坝。1935年1月1日猴场会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指出:“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红军长征在礼仪期间,建有礼仪乡革命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喻作彬、肃反委员孙宪章、土地委员何汉章、财政委员王忠彝;礼仪乡游击队:队长为苏少成。另外,1936年11月16日,曾任中共遵义县临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的罗有余(新舟镇人,革命烈士),被国民党遵义县党部特务在县城新城外坳上(今星力城)逮捕,1937年9月29日,牺牲于重庆巴县监狱。

军民鱼水情故事。据有关村志记载和当地老人介绍:1935年红军在礼仪坝期间,曾领导劳苦大众分地主的粮食浮财,并杀猪分给群众。部分红军由新蒲到礼仪,南下平庄坝,曾住过水井组韩家院子(今美的城),当时在寨营木板壁、胡寨围墙和邓家屋内墙上留有红军标语,还抄了颜寨付银安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喜隆寺,韩家、邓家院子等曾驻扎过陆军步兵学校、九十三军、新编三二八师、第八军、陆军军官大队和汽车兵团的官兵等。1950年,解放军开展清匪反霸,一个班曾驻扎过平庄邓家院子。礼仪乡花檬组樊世章1951年在朝鲜战场牺牲,为“革命烈士”。抗战时期,红旗组彭华轩曾参加远征军,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顺利横渡长江纪念章”。1960年4月,水井组唐光贵曾到北京出席“全国民兵先进个人”大会。这些人和事都值得后人世代铭记。



4939-4-2东绥寨遗址.jpg

礼仪坝金钱山东绥寨遗址


 (作者单位:遵义市新蒲新区政协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