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教学门诊”实现医患双赢
□王 琦
“白菜价”的挂号费、长时间医患沟通、严谨规范的接诊流程……近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开设1元教学门诊,由已取得职业医师资格证的年轻医学生直接面对患者,资深医生让出“C位”,在旁充当后盾,并作为诊治责任人。(6月11日《工人日报》)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开设1元教学门诊的创新举措,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一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一个经济、高效且优质的医疗服务选择,同时也为年轻医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可谓是医患双赢的典范。
在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中,已取得职业医师资格证的年轻医学生直接面对患者,而资深医生则退居二线,作为后盾和诊治责任人。这种安排打破了传统的“以老带新”的教学模式,使得年轻医生能够在实践中快速成长,资深医生的指导和把关也确保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对于患者而言,这一模式的吸引力显而易见。首先,1元的挂号费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其次,长时间的医患沟通让患者有了更多了解和表达自己病情的机会,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最后,严谨规范的接诊流程以及资深医生的在旁指导,让患者对自己的治疗更加放心。
从更深远的角度来看,教学门诊的开设也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积极尝试。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年轻医生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来锤炼自己的技艺。然而,在传统的医疗体系中,年轻医生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实践机会。教学门诊的设立,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为年轻医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资深医生在这一模式中的作用。他们虽然不再是接诊的主角,但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是教学门诊能够成功运行的关键。他们不仅在旁指导,确保医疗安全,还通过复盘和讨论,帮助学生跳出教材的束缚,打开临床视野。这种教学模式,无疑将有助于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临床能力的医学人才。
当然,任何创新都伴随着风险和挑战。教学门诊在运行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年轻医生的经验不足可能导致诊断的延误或误诊,或者患者的不信任等。但正是这些挑战,促使医疗行业不断完善和改进这一模式,以确保其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吉大二院通过公众号等渠道积极宣传教学门诊,提高了患者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这种公开透明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同时,医院还通过收集患者的反馈和评价来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提高服务质量。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医疗行业的宝贵财富。
“教学门诊”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一个经济、高效且优质的医疗服务选择,还为年轻医生的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一创新举措有望成为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期待更多的医疗机构能够尝试和推广这一模式,为构建更加和谐、高效的医疗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