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0期 本期3539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06

独辟蹊径地描绘时代缩影


——读《大地回声》有感


□龙正舟


4926-3-2.jpg

《大地回声》

吴胜之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绕过这片青青的树林子,翻过那道残破的边墙,向西行一至两华里山路,前面就是黔省管辖的梭罗寨了。一座庞大的山体绵延压来,莽莽山体亲吻着天际线;梭罗河在幽深山谷奔腾咆哮,仔细聆听,大老远就听见从谷底发出轰隆隆的回响声。”这是吴胜之先生《大地回声》的开篇,我仿佛走进了梭罗寨倾听梭罗河的吟唱,走进世外桃源,走进如画一般的世界,享受吴胜之独辟蹊径的描述。

  吴胜之,贵州松桃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松桃苗族自治县作家协会主席,已出版长篇小说《血色苗疆》《大地回声》、散文集《在苗巫秘境中穿行》《腊尔山台地》《松桃嘉木》,在省内外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多篇。

  谈起《大地回声》创作缘起,吴胜之说,因为对农村生活和苗族习俗比较熟悉,且怀有深厚的感情,便萌生了想写一部反映农民心声、包含苗族元素、具有腊尔山高原台地地方特色的作品。在写这部小说之前,他阅读了大量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如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从中获得了许多启发。小说在时空背景的设置上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颇用心思。小说主人公金贵是一个敢想敢干的新时代农民,他在致富道路上的摸索是与众不同的,他是乡村振兴众多创业者的一个缩影,他是新时代农民扎根乡土勤劳致富的典型人物。

  “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唯有持续学习,坚持读书,才能提升自己,胜之先生的《大地回声》给了我一次读书的机会,让我从他的描述中窥探现实生活转化成小说后的生活梦想和高度。这本小说站在乡土的立场,从一个乡土作家的角度和认知描述了边缘地区的农民萌发内生动力、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通过作者的描写,梭罗寨仿佛是立体的山水画,徐徐铺开,跟随文字脚步轻轻地走来。其间掺杂了作者的描写艺术,他巧妙地躲开了传统的写法,独辟蹊径,另类书写,把普普通通的事件通过艺术加工让人读出一片土地的特质。

  《大地回声》主要描述了以金贵等为代表的新时期农民在追梦脱贫的路上经历的辛酸苦辣,他带领梭罗寨种竹子而脱贫致富,走向乡村振兴,这是当代农民的真实写照,也是劳动人民的励志故事,更是一曲感人肺腑的赞歌。小说主题与主线符合时代的要求,是一部反映勤劳勇敢的农民奋发致富的精彩力作。这也是吴胜之的高明之处,他抛开了乡土文学的套路,从自己的心灵出发,用他丰富的阅历驾驭了行走的文字。“深黑的夜晚,寨子四周悄无声息,七哥和八弟拿着各自婆娘的一双绣花鞋来到金贵家。站在偏屋一副硕大的石磨面前,竹墙上悬挂一盏25瓦的灯泡,灯光在屋里显得昏暗和模糊。七哥疑惑问道,‘金贵哥,用石磨压绣花鞋压得婆娘回来吗?’‘我也没有把握,过去老一辈人就是这样干的。’”这样写来突出了地域性,带有浓郁的民族性,石磨压绣花鞋婆娘就会回来,是苗族地区曾经流行的做法,一种对生活困惑而又找不到出路的无奈,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胜之先生信手拈来融入到小说中,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让神秘的梭罗寨山水更加神秘。

  梭罗寨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既享受着上苍的馈赠,同时又创造着人间的美。“那时候梭罗寨几乎没有闲地,旮旯角角都种满了甜菊。春夏时节,当你走进种甜菊的田间地头,便见地头上蒸发一层白色雾气,甜菊的一种异草芬芳,熏着鼻腔和喉咙。芬芳弥漫,草色青幽,多处溢满了烂漫的景象。”也许那时你就在梭罗寨,山风扑来,记忆遐想中他们的轮廓逐渐丰满。我想他们都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农民又是画家,他们在田地里、石头上绘画。他们用“画”换回了砖瓦房,换回了媳妇,造就了幸福的生活。在山水之间随风起舞的黄竹,洒落诗意的句子,他们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充斥无边无际的善良,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勤劳绘出的芬芳图案。我是《大地回声》的读者,我是梭罗寨的过客,我从《大地回声》中品读一个苗族作家勾勒的画卷。

  《大地回声》塑造了金贵等主人翁事业的成功,其实是作者对未来乡村的一种梦想,一种期盼,一种模式。他让我们明白,乡村振兴在而今的山村来说是一种引导,希望有更多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回到乡村开辟新天地。胜之先生的规划,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民间的样板,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突破困局提振乡村的烟火,乡愁是绕不过去的话题,落叶归根是一种归宿,更是一种理想。

  《大地回声》做到了山水和人的合一,一幅幅和谐的画面就此展开:“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垂挂在山顶,斜辉映照得对面寨子几家的玻璃窗户仿佛着了火一般。”这些画面,是画家的灵感更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中有画,见证了胜之先生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底……

  轻轻地合上书本,梭罗山水入画来。这是我阅读《大地回声》的收获和感悟,《大地回声》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规律,吴胜之用自己独特的叙事方法,独辟蹊径地描绘了一个时代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