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丹青中的童趣
童趣是绘画中意趣的一种。从古至今,以儿童为绘画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
重视家庭的中国人从晋代开始,儿童形象就已被画家纳入绘画题材中。那些大师笔下儿童嬉戏、玩闹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儿童独有的天真、稚气和可爱的神态,使观赏者暂忘俗虑、重返童真。
《大匠根苗》 齐白石(1864-1957)
这张极为有趣、奇特的作品作于1950年,当时白石老人已九十岁高龄。
白石老人一生共有七位儿女,他对待儿女一向慈爱、亲切,还刻有“老为儿曹作马牛”闲章,来表达他深沉的父爱。在这件作品中,九十岁的画家化身持斧老人,庇佑着子嗣们欢快地玩耍与成长,那份威严与霸气和深深的舐犊之情,足以令观者动容。
《小孩和鸽子》 蒋兆和(1904-1986)
建国后,蒋兆和常以自己的儿子、孙子和鸽子为题材作画。他曾回忆说:“多少年来我对自己的家世和童年闭口不谈,因为那太少欢乐的童年给我留下的只是痛苦的回忆。”正是因为这样,他希望子女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而子女的快乐也是蒋兆和创作的动力来源。他的儿子蒋代平在回忆自己父亲的创作时也说到:“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小弟快活的每一天给父亲莫大的满足与创作动力,他的一笔一墨是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
《溪畔婴戏》 吴光宇(1908-1970)
吴光宇的画作题材多取自历史及神话传说,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也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幅作品中小朋友们在玩的游戏叫做“滚铜钱”,就是在地上支起来一个斜坡,从上面把铜钱滚下去,比谁的远。这种玩法起源很早,据传在汉代就有了,当然并不是用铜钱,而是用圆饼一类的东西。吴光宇通过描绘孩子游戏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无忧无虑的童年的美好。
《瓜阴消夏》 周思聪(1939-1996)
周思聪是一位具有杰出成就的艺术家,她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周思聪创作了大量儿童题材画作。她将富有表现力的国画笔墨与灵动的速写相结合,尽显天真烂漫之趣。相比于她的老师蒋兆和,周思聪在儿童画的处理上显得更加的随意,通过适度的夸张将儿童的天性表现得非常到位。
(整理:万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