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82期 本期3532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24

还水于城 水“活”城更兴


——贵阳市政协主席会议视察“贯城河揭盖复涌及周边环境治理情况”小记


□本报记者  陈  曦


“与去年相比,今年贯城河变化显著。”

“走访沿河市民时,都在感谢党委和政府让曾经像臭水沟的贯城河重现清水长流。”

“这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我们向历史致敬、向自然回归的一次深刻实践。”

……

贯城河,因河水清澈如玉带,又名玉带河,河畔自古便是贵阳商业、文化最聚集的区域。然而,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开发建设,人口聚集增长,贯城河大部分河段被加盖和覆盖,逐步演变成雨污混排沟和行洪通道,不再具备净化、生态、景观功能,一度成为一条“失去生命的河流”。为让贯城河重新焕发生机,2012年,贵阳市开始对贯城河进行水生态恢复治理。202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贯城河揭盖复涌。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文化工程、市政工程,贵阳市始终坚持“高规格推动、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智能呈现、高效能运营”的要求,有力有序推进揭盖复涌工作,切实擦亮贯城河生态底色,留住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

党委有所呼,政协有所应。市政协紧扣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城河揭盖复涌的决策部署,持续关注并组织委员开展系列专题视察,积极献计出力,助力助推贯城河揭盖复涌及周边环境治理。2023年,市政协围绕“贯城河水生态恢复治理情况”开展专题视察协商,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今年,市政协持续跟进,于5月20日对相关情况开展主席会议视察协商,集智聚力推动此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当天,视察组先后来到贵医再生水厂、太平路、贯城河六洞桥,实地了解贯城河部分河段水质水量、沿河环境治理及商业业态发展、项目规划及推进等情况。

“清澈澄碧,宛若明镜”,是此次视察中视察组对贯城河最直观、最深刻的感受。2012年至今,贯城河分阶段进行了生态治理;至2021年,贯城河水质达IV类标准;至2023年,水质进一步提升,稳定达到IV类及以上标准,实现从黑臭水体向优良水体的彻底转变,干涸了近20年的贯城河主河道重新恢复了生机。

视察结束后,视察组会同市政府及云岩区政府、南明区政府、市水务局、市文旅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题协商座谈,围绕助推贯城河揭盖复涌及周边环境治理深入协商建言。

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王吉勇表示,希望通过生态修复,让贯城河成为一条有生命气息的自然河流。他建议:“在贯城河余下的‘揭盖复涌’工程中,用石块砌岸,为水生植物和鱼类留出生存空间,充分利用上下游海拔差,因势利导用生态方法进行生态修复,同时注意防治外来入侵物种。”

贯城河揭盖复涌工程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项升级城市品质、延续城市文脉的民生工程。贯城河沿岸是属于贵阳的“烟火长卷”,保护好、发展好这张“金名片”意义重大。

“我们应更加注重对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呈现,尽可能地保留和延续贯城河两岸原有历史人文风貌,充分彰显筑城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好激发文化、消费、旅游活力,让城市中既有烟火气,又有文化味。”市政协委员滕晓君建议,要加强贯城河两岸历史文脉的传承赓续。

市政协委员宋迅对贯城河揭盖复涌工程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不仅是一条河流的重生,更是对贵阳城市形象和文旅产业未来的重塑,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去探索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他分别从文化保育优先、活化历史资源、鼓励群众参与、智慧旅游融合四个方面提出了翔实的建议。

“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组织委员献计献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助手,持续推进贯城河揭盖复涌及周边环境治理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尽早实现恢复贯城河历史记忆、赓续贵阳历史文化文脉,切实提升城市品质、品味的愿景目标。”市政协主席石邦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