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82期 本期3526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15

用好警示教育这个党的“传家宝”


□本报评论员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现实教训和身边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亦为最佳“清醒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警示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打出一系列触及灵魂的“组合拳”,警示教育日渐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常态,使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管党治党的“宽松软”状况得到了根本扭转。

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是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要加强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违纪典型案例,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全省各级政协组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纪学习教育中开展好警示教育,用好、用活案例资源,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干部和政协委员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自觉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践之于行。

深挖警示教育资源。以案为鉴是最生动的教育,鲜活案例可催发党员、干部最直接触动和最深刻警醒。要深度挖掘违法违纪案例资源,用好政协系统的反面典型“活教材”,广泛开展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通过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用案中人点醒“梦中人”,推动警钟长鸣于耳,在反求诸己中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同时,坚持弘扬正向价值与抵制错误思想相结合,充分借力地域特色和历史传承,用活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深厚积淀中的廉洁文化资源,发挥其启润心田的内化作用,教育政协干部和委员不谋私利、正己修身,建设好、守护好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创新警示教育形式。面对当前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改变简单化、套路化、浅层次化的警示教育模式,因时应势探索创新方法路径和形式载体,才能增强震慑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协同平台,通过拍摄警示教育片、汇编忏悔录、开展模拟审讯和廉洁家访等多种形式,引导政协干部和委员沉浸式体悟身边人、身边事的沉重代价,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推动警示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构建警示教育常态化新格局,厚植政协崇廉、倡廉、践廉、兴廉的沃土,为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筑牢根本、夯实基础。

提升警示教育质效。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警示教育应注重增强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充分释放标本兼治的综合效力。要坚持“治未病”+“谁生病谁吃药”原则,在分层分类精准施教上做文章,在因人因事精准警示上下功夫,让警示教育更加见人见事、入脑入心;坚持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统一,聚焦短板弱项推动提质增效,结合政协干部和委员群体实际,紧扣政协履职工作重点,将警示教育与学习研讨、解读培训、检视提高等统筹安排、一体推进,让警示教育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从而更好营造“三不腐”的廉洁从政良好氛围。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有云,“上工治未病”。警示教育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净化政治生态的现实需要,是一体推进“三不腐”、实现标本兼治的重要举措,其价值就在于给党员、干部打“预防针”。全省政协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用好警示教育这个党深化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的“传家宝”,在工作、生活中时刻保持警醒,坚决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和抵腐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