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王红峰
65岁的吕雨生活在甘肃兰州,最近去超市购物时她发现,需要扫码下载该超市开发的APP,才能享受人工结账所没有的打折优惠。这一情况让不熟悉扫码操作的她只能“干着急”,虽然最后请超市工作人员帮忙下载APP完成了结账,但她还是不会使用,手机里还多了一个功能单一的APP。(4月17日“新华网”)
电子支付、上网挂号、微信朋友圈……如今,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正在快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由此带来的“信息落差”和“知识分割”,让很多老年人与社会之间出现了一道看不见的“数字鸿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亿人。在互联网及其应用深刻嵌入日常生活的今天,一些不会或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甚至遭遇了“边缘化”的危机。发微信红包、用微信或邮件传送照片、使用手机导航、使用视频电话、用APP呼叫网约车、使用移动支付……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却格外困难。不会使用或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这一具有“时代感”的社交工具,意味着老年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结没有那么高效、顺畅,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与时代脱节。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科技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止,只会越来越快。年轻一代在追随科技潮流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关心一下身边的长辈,就像小时候我们也被长辈悉心教导一样,耐心地教会他们使用一些基本的“现代化”操作,让他们更好、更顺畅地融入互联网时代,带着他们一起享受新时代、新生活。如前段时间山东某女大学生“手绘智能手机说明书教奶奶”的视频刷爆网络,网友纷纷点赞效仿;又如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佳鑫发起的“夕阳再晨”科技助老项目,旨在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教会老人使用基本的网络工具,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尊老敬老要体现在行动上。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了解老年人所需、教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等,就是年轻一代最好的尊老敬老行动。在推动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的征程中,“数字反哺”作为一种内生性、可持续的辅助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具体来说,年轻人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帮助家里的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也可参加“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为老年人普及智能产品使用知识,特别可针对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智能手机软件开展“一对一”指导。
当然,让老年人跟上时代步伐、共享科技红利,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地老年大学、开放大学应多开办智能手机应用培训班,有关部门要有意识地提高智能产品的“适老性”等。只有多方关注,形成合力,才能帮助更多老年人尽快跨越“数字鸿沟”,跟上时代步伐,共同迈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