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4期 本期3517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4-25

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贵州民族文化底蕴丰厚,全省有中国传统村落757个、中国和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640个,被誉为“文化千岛”。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蕴藏着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展示着多彩贵州的四时风物之美,并在文旅融合的步履下,正绽放出新的光彩。

人间最美四月天。在春日里,贵州各民族也有着不同的精彩节日,或源于节气,或源于历史,为这个缤纷春日点缀上独特的人文气息。


四月,大山的节日


  肇兴谷雨节

4月19日是“谷雨”节气,为庆祝“谷雨”节日,4月18日至21日,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以“盛情肇兴·放歌谷雨”为主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谷雨节活动。

1.丢卣卣抹花脸:谷雨节这天,肇兴侗寨已订婚的男方家,会担很多乌米饭送到女方家当做定亲礼物,女方家会分送给所有亲友,以表示该女即将出嫁。

侗族小伙也会去到心仪女子家门口,在卣卣里装上一些糖果丢进姑娘家里,等姑娘装满乌米饭之后,再低头进去取,从姑娘的回礼中便可以看出姑娘对小伙是否钟情。

由于以前夜晚灯光较暗看不清人,于是姑娘们用锅底灰偷偷抹在男孩脸上,出门之后看谁的脸黑就知道是谁在眷恋自己。

如今,只要谁家有姑娘,不管是否订婚,大家都会到姑娘家扔卣卣,讨要乌米饭。去的人越多,姑娘的家人越觉得有面子。而夜晚抹花脸时,街上谁的脸被涂得越黑,则表示他的脸上挂满了喜气,身上溢满了福气。

2.行歌坐月:行歌坐月是侗族青年男女交际和恋爱的方式,又称行歌坐夜,侗语称“鸟蓊”。姑娘们结伴在屋中纺纱、做针线,客寨青年男子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以歌传情。

3.“村歌”大赛:在该活动中,游客可聆听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歌者们将乡村蝶变的印记,化作动人的“村歌”,用纯粹的嗓音,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唱出了自信与豪迈,让世界听见一个民族的声音。


台江苗族姊妹节

4月21日,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城,上万名苗族同胞身着盛装,汇聚一堂,共同庆祝被誉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和“世界最古老的情人节”的传统佳节——苗族姊妹节。整个节庆活动将持续至5月5日。

苗族姊妹节是一个以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为主的节日,其主要内容包括游方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踩木鼓舞、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等。

据悉,万人盛装游行是台江苗族姊妹节最隆重的环节之一。在这个节日里,苗族姑娘们成为了最亮丽的风景线。当天,来自台江全县九大苗族支系的苗族女性们齐聚县城,身穿各自支系色彩斑斓、华丽精致的苗族盛装,头戴银光闪耀的苗族银饰,以优雅的姿态和自信的步伐走过街头,展现出苗族女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自信,引得游客们纷纷拍照。

苗族姊妹节作为贵州最具地域文化、浪漫色彩和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苗族人民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2006年,苗族姊妹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阡说春

“说春”,是石阡县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活动,主要形式为说唱,目的在于劝农行耕,祝福风调雨顺、丰衣足食。

“说春”分为“说正春”及“说野春”。“说正春”有固定春词,其内容主要是说“二十四个农事节气”、说“渔樵耕读”、说“四大布周”,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人文等方方面面。

说春之人,称为“春官”。“春官”穿着传统服饰,手持春牛、唱着春词、派发春贴、穿过小巷,越过田野,走村串寨进行“说春”。凡到“说春”之家,均要散发两张春贴。春贴的制作沿用古老的木板印刷,一块雕二十四节气,一块雕财神。春牛,也叫“土牛”“芒牛”,为“春官”用棬子木所雕刻而成,牛身披红布和麻线。春牛及二十四节气的春贴在于提醒大家,耕种的季节来到了;而印有财神的春贴和牛身披的红布则为祝福之意。

“春来了,春来了,和风送暖百花开”,“石阡说春”用独特的语言和韵律,诉说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2011年,“石阡说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扩展名录,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904-4-6.jpg

肇兴谷雨节活动——丢卣卣抹花脸。

图片来源:黎平县委宣传部


4904-4-7.jpg

4月21日,苗族群众参加台江苗族姊妹节盛装游演。

杨文斌  摄


4904-4-8.jpg

石阡说春的“春官”们。

图片来源:铜仁市新型产融研究院


 (整理:万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