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80期 本期3516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4-24

人生得一挚友足矣


□梁  松


那年,忽闻从小一起长大的挚友将到我求学城市的一家三甲医院实习,令我欣喜万分——这下可以不用写信,也不用跑到校门口打公用电话,而更令我期待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终于可以再次品尝挚友上佳的厨艺了。

金秋时节,挚友如约而至。安顿完毕,已华灯初上,遂上街找家小餐馆边吃边聊。挚友说过两天才上岗实习,明天要来我这里下厨,我自然求之不得。

第二天一下课,我便与挚友到菜场买了一条两斤多重的红甲鲤鱼,还有本地小西红柿、酸汤豆腐、小白菜等等,七七八八的收获了一大包。

回家后淘米下锅,挚友磨刀霍霍,一番操作,那一大包食材就被处理得妥妥帖帖。

只见挚友开火、放油,待锅中微冒青烟,便投入姜片和蒜片,油炸片刻后,再放入小西红柿,翻炒至出香,倒入大半碗挚友特别调制的红色汤汁,继续翻炒直到小西红柿熬成粘稠的酱汁后,倒入早已准备好的清水和鱼头、鱼尾。

锅中红汤翻滚,依次放入食盐、豆芽、鱼肉和酸汤豆腐。待红汤再次翻滚时,撒上一把碧绿的香葱段,挚友笑说:“可以起锅了。”

我迫不及待舀了一碗品尝,鱼汤清鲜酸香,鱼肉细嫩爽口,豆腐汁满味浓。待碗见底,全身通透,后脑和前额微微出汗,唇齿间更是回味悠长,怎一个舒爽了得!

挚友见我吃得香,笑着说这是他从凯里同学那里学来的正宗凯里酸汤鱼,那大半碗散发着特殊香味的红色汤汁就是凯里酸汤鱼的灵魂——凯里红酸。我恍然,一直久闻凯里酸汤鱼的大名,今日才第一次吃到了。

我和挚友边吃边聊,他向我介绍,酸汤和酸汤鱼是苗族特有的传统美食。据苗族民间口头流传,在当年的涿鹿大战中,苗族祖先蚩尤被害,余部南下并隐居深山老林。由于远离城市,环境恶劣,缺米少盐,举步维艰。苗族先民慢慢地发现“酸味”可以取代“盐味”,于是发明了酸汤。后因战事不断,被逼迁徙,定居凯里后,苗族先民进一步以酸汤取代油盐,并以酸汤为底料煮鱼,加上小木姜、花椒、蒜苗、折耳根叶、白菜和特制的辣椒蘸水等,使得酸汤鱼的味道更加鲜美可口,营养更加丰富。凯里酸汤鱼曾被央视有名的美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专题录播,2021年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从尝到了酸汤鱼的美味,我便隔三岔五地去找挚友“改善伙食”。由于当时我们还囊中羞涩,每次买的鱼也就一斤左右,然后配以一条酸汤豆腐和一小箩时令蔬菜,点睛之笔自然就是半碗凯里红酸。我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凯里酸汤鱼的做法,既得美食大快朵颐,又得烹鱼之法,岂不快哉!

那段青葱岁月,就在凯里酸汤鱼的陪伴中慢慢流走。

后来,挚友与我相继回到家乡,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平时抽空小聚,酸汤鱼是标配,也是主打。所买的鱼为托熟人买的河鱼,所用的酸是超市销售的优质凯里红酸,所配菜的是新鲜时令蔬菜,所喝的酒是乡下表哥亲手酿造的小锅米酒。

酒酣耳热之际,我与挚友相视一笑,不禁感慨万千,人生得一挚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