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8期 本期3513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4-18

三都自治县委统战部:


“民族+”载体铺砌民族团结“致富路”


□杨  裕  张义猛


  近年来,三都自治县委统战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推动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乡土人才等群体用好“民族+”载体,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助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推动“民族+文化”,探索文化发展新路径。广泛凝聚县内文艺创作者、手工艺达人、致富领头雁、基层统战等群体力量,推动“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实现在创作中传承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创造文化经济价值,最大程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鼓励创作本土文艺作品,涌现出歌曲《水族双歌》《水族古歌》,舞蹈《水书》《遐》《酒神曲》《水武天戈》,剧目《凤羽水乡·远古水族》等一批民族文艺精品。同时,推动少数民族非遗蜡染、水书、马尾绣等文创产品发展,设置“马尾绣工坊”,并采取“马尾绣+现代元素”“马尾绣+蜡染”“马尾绣+苗绣”等方式,开发具有特色民族服装、手包等产品,并培养绣娘2万余人、制作能手3000余人,带动30000余名各族妇女就业增收。

推动“民族+体育”,赛出团结奋进新风采。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目标,创新举办“‘凤凰杯’篮球赛”“三都民族赛马邀请赛”等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赛事活动。支持指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展“寻美·三都”主题活动,广泛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网络人士的思想共识。2023年,全县累计承接和举办篮球、足球、赛马邀请赛等体育赛事活动50余场次,吸引线下观众100余万人次,线上收看近1亿人次,极大丰富了全县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带动全县住宿、餐饮等消费实现新跃升,促进当地群众增收。

推动“民族+旅游”,打造特色旅游新体验。依托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立足当地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通过“非遗+研学”打造非遗传承新课堂,融非遗、旅游、教育于一体,拓展文旅体验新场景新空间,吸引了众多省内外学生群体、旅行社团前来研学体验。2023年,县非遗中心累计接待参观体验人员近1万人次。同时,发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优势,推出高硐村、野记村、盖赖村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路线,利用村寨的民族特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业。目前,三都自治县成功申报命名挂牌的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11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92个,通过挖掘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返乡青年、民营企业家等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